近日,综采准备队紧扣井下打钻作业生产需求,以千斤顶故障维修为突破口,深耕“修旧利废”工作,在保障设备高效运转的同时实现成本精准管控,用实干担当成为矿井生产中的“降本尖兵”。
作为井下打钻设备的核心承重部件,千斤顶长期在高压、潮湿的井下环境中高强度作业,密封件老化、缸体渗漏等故障时有发生。过去,面对故障千斤顶,多采用直接更换新件的处理方式,单根采购成本高达2800元,不仅加重了设备采购负担,还可能因备件供应不及时导致打钻作业中断,影响整体生产进度。
为破解这一生产难题,该队队长胡长建主动牵头,迅速组建专业打钻维修班组。班组成员沉下心研究千斤顶内部构造与常见故障规律,反复试验后,制定出“拆解—检测—修复—试压”四步标准化维修流程:第一步对故障千斤顶进行全面拆解与深度清洗,扫清检测盲区;第二步逐一检查零部件状态,精准锁定密封失效、缸体磨损等问题;第三步针对性开展维修作业,更换老化密封件、修复轻微受损缸体;最后通过严格的高压试压测试,确保维修后的千斤顶性能达到井下作业标准。
如今,维修班组已形成成熟作业模式,每班日均能高质量完成7根千斤顶维修,修复后的设备无需额外调试,可直接投入井下打钻作业,快速补位生产需求。按此维修效率推算,该队单月可减少210根千斤顶新件采购量,累计节省成本超58万元。这一举措不仅让闲置的故障设备“重获新生”,为矿井降本增效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经验,更有效保障了井下打钻作业的连续性与稳定性,为矿井全年生产目标的顺利推进注入强劲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