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配药得守着药箱手动搅拌,底部还总积着药渣,浪费严重。现在按下开关,电机自动运转,省时省力又省药!”谈及矿井水处理站药剂箱的新变化,矿井水维修工王师傅的话语中满是认可。这处看似不起眼的设备改造,成为运河煤矿运转工区创新增效工作中的“小亮点”。

此前,该矿井水处理站的药剂箱长期采用“自然溶解+人工搅拌”的传统模式,不仅因药剂混合不均导致箱底沉淀堆积,每月需停机清理多次,还让职工每天额外承担数小时的搅拌工作,既增加了劳动强度,又造成突出的药剂浪费问题。为破解这一生产“小痛点”,运转工区主动靠前发力,组织技术骨干开展现场勘查、反复研讨,最终确定“罐体开口加装搅拌装置”的改造方案。
在改造实施过程中,维修人员精准定位药剂箱上部开孔位置,安装适配的搅拌电机与搅拌器。药剂投入后,搅拌装置持续运转,可实现药剂与水的充分融合,从根本上减少沉淀残留。如今,职工只需按照规程添加药剂,无需再值守进行人工搅拌,配药流程效率大幅提升。
数据最具说服力:改造后,药剂利用率显著提高,每月减少药剂使用量1.5吨,直接节约成本3000元,年均节省药费达3.6万元;人工成本方面,职工每天减少2小时劳动时间,按年运行360天、每小时30元人工成本计算,年均节约人工费2.16万元,真正实现“创新提质”与“降本增效”的双丰收。
小改造撬动大效益,微创新汇聚大能量。此次药剂箱改造,不仅切实减轻了职工劳动负担,更为工区“创新驱动、节支降耗”工作提供了鲜活范例。下一步,运转工区将持续聚焦生产一线难点堵点,鼓励职工主动创新、大胆实践,以更多“小革新”破解“大难题”,为工区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文 | 高培 图 | 相广林(运转工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