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到李亮亮时,他刚下夜班。个子不高,身形瘦削,却透着一股矿山人特有的韧劲。话不多,可一提起工作,眼神顿时亮了起来,语气也愈发扎实有力。就在前一晚,他刚刚处理完井下工作面扬声器故障,略显疲惫却依旧沉着:“这类软故障最考验耐心,得在千米巷道里来回排查,分段测试,一点都急不得。”

今年40岁的李亮亮,是常村煤矿综采一队检修班班组长。自2006年参加工作以来,他在井下检修岗位上一干就是近二十年。从一名普通电工逐步成长为班组长、技术能手,再到荣获集团“劳动模范”“三晋技术能手”等多项荣誉,他用踏实和专注,写下了一线煤矿工人与技术较劲、与难题对抗的生动故事。
“学历不高,但功夫必须做得深。”李亮亮坦言。高中毕业后,他曾在工地架设高压线杆,挖坑浇筑、拌水泥,这段经历不仅锤炼了他的体魄,更磨出了他不怕苦、不服输的劲头。2006年,他通过招工来到常村煤矿,在常村煤矿培训考核中以综合第一的成绩被分配至综采一队,从此与井下检修结下不解之缘。
井下环境潮湿闷热,体力消耗大,但对李亮亮来说,真正的挑战来自如何“安全又精准”地完成每一次检修。他曾因在检修中出现一次小失误,险些埋下重大隐患。那次“悬事”让他深刻意识到,标准化作业容不得半点马虎。“从那以后,我再也不敢有丝毫差错,安全是底线,更是生命线。”李亮亮说。
工作中,李亮亮尤其注重“预判”和“复盘”。他说,检修不是被动响应,而是主动出击。每次下井前,他总会提前研读设备图纸,明确排查方向;故障处理后,他也总是第一时间把思路、方法和结果记录在笔记本上,分享到工作群。工友们称赞他:“亮亮的笔记接地气、好上手,全是实打实的经验!”
其实,真正点燃李亮亮学习机电检修“火焰”的,是一次他独立处理变频器故障的经历。当时工作面通讯中断,切换备用设备后仍异常断电。李亮亮沉着开盖检查,最终发现是电抗器的问题,迅速更换后,系统恢复正常。3个小时的排查让他信心大增,也激起了他学习机电技术的热情。之后,他主动学习画图、总结故障类型,逐步形成了一套自己的检修方法。
1985年出生的李亮亮,始终保持着“学徒”的心态。他特别提到影响自己最深的是贾师傅——“那位老师傅爱‘叨叨’,却让我明白了提前准备、反复确认的重要性。比如备件要到位、检修完必须复检、合闸前再试电……这些习惯我受用至今。”
从2021年到2023年,李亮亮连续参加了两届山西省能源行业职工职业技能大赛。首次比赛他因紧张未能发挥正常,但却打开了“故障思路的世界”。回来之后,他对着2000多道题反复研习,甚至在饭桌上还拿着密封圈练习切割,接线头追求“快、准、狠”,形成肌肉记忆。第二年再战,他拿下了综采维修电工全省第三名。同年,他也被任命为综采一队检修班班组长。
“所谓的‘笨办法’,其实就是最实在的好办法。”李亮亮总结自己的成长:靠的是提前预判、按图索骥、事后总结、多讲多教。他不仅自己做,还带动班组一起学、一起干。近年来,他积极参与技术创新,如“矿用液压系统U卡销起拔”项目等。
“小改小革往往能解决大问题。我们的责任,不只是出力,更要出智慧。”李亮亮深有感触地说道。如今,他依然每日穿梭于井下设备之间,每当故障发生,他总是率先奔赴现场。在他看来:“设备就像人一样,你认真对待它,它也不会辜负你。”没有惊天动地的故事,也没有豪言壮语的渲染,李亮亮正如无数扎根矿山的劳动者一样,用严谨、坚守、创新,“亮剑”于井下千米巷道,书写着属于新时代的一线工匠精神。
(文/图 李晓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