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六点半,济宁港航建设有限公司绿色矿山智能成套装备基地项目(海纳科技项目)的工地上,钢柱的冷光混着晨雾尚未散去。项目经理贾明亮安排部署好当天的施工计划后,开始讲起了“5分钟班前思政课”。二十多个工人围过来,听着贾经理讲“工程建设质量安全行为规范”,末了还征集了大家想要更新的技术类书籍名称——这是港建公司在项目一线开展思政工作时,最接地气的一个日常片段。
两年前,港建公司的思政工作还卡在“会议室里念文件”的瓶颈。项目建设从内河码头建设到跨区域航道治理,想让一线的职工开展一次集中学习,可以说是难度颇高。
“得让思政工作顺着钢筋爬,跟着混凝土流。”公司党总支书记苏本福的这句话,成了公司“六心同向 和美港建”思政品牌的起点。他们把“向党红心”亮在了项目党支部的荣誉墙上,职工们每每开会时,都能看到党员张磊“年度最佳贡献奖”的闪耀奖杯;把“建工全心”放进了领导干部“一线工作法”里,不论是在项目围堰合龙的关键时期还是桩基施工遭遇瓶颈时,全体干部职工始终全心扑在一线、全心服务项目、全心保障攻坚,凝聚起“上下同欲者胜”的强大合力;把“护企廉心”融进日常里,支部会上,书记讲廉政党课总能结合身边案例,听得人心里亮堂;警示教育片里的深刻教训,也常让大家在讨论时感慨“守住底线比啥都重要”。
“创效精心”带来的变化同样值得一提。张亚东作为港建公司技术研发部门的核心成员,深有感触地说:“入职这三年,自己的工作不是在申请专利,就是在登记著作的路上。”这话听着像“老王卖瓜”,但背后是公司对科技创新投入的持续加码,再加上“客户思维”的引导,确实让团队的积极性越来越高了。
和美港建长出了“幸福树”
在港建公司,暖心故事时常上演。不论是给项目一线送清凉时的“定制化慰问”,还是职工自学考试、考证的激励政策;从物流站点图书角里被翻得卷边的《苦难辉煌》,到公司“幸福农场”里自己种下的茄子辣椒,更有因为“缘在港建”相亲会而“缘定终生”的职工张恒郡,这些藏在日常里的细节,像藤蔓一样悄悄蔓延,让和美港建长出了“幸福树”。
而“育人尽心”的理念,更让这棵“幸福树”扎得深、长得茂。公司从不把培养停留在口号上,新员工入职有“导师带徒”一对一传帮带,老师傅们掏心窝子分享的不仅是技术窍门,还有几十年攒下的“避坑指南”;教育培训工作在夯实港航建设核心技能的基础上,主动拓展市政等其他施工管理知识。正是这种看得见、摸得着的培养,让每个人都敢闯敢试,也让港建的人才梯队像苗圃里的树苗,齐刷刷地往上长。
“六颗心”拧成一股绳
截至目前,公司累计斩获国家版权局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23项,手握授权实用新型专利7项,1项发明专利正稳步推进实质审查;34篇科技论文被知网(CNKI)收录,11项企业标准在“企业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正式公布,68名职工凭借专业证书获得奖励,12人摘得集团级以上荣誉。这一切,离不开“六心同向 和美港建”思政品牌的深度赋能。通过将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发展同频共振、深度融合,品牌建设为企业注入了强劲的精神动力,让“心”的凝聚转化为“行”的合力。
港建公司以思政品牌为纽带,不断筑牢企业与职工的命运共同体。公司将继续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以思想破冰引领行动突围,持续推动思政工作创新升级,为企业转型发展精准聚力,画好最大“同心圆”。
文/图丨朱诗语(港建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