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破解运输瓶颈、优化资源配置、筑牢安全防线,铁路运输部针对立达站原有线路功能不足、运输效率不高等问题,精准施策、科学规划,全面启动线路改造工程。经过35天连续奋战,工程顺利竣工,以“硬核”举措推动运输效能实现质的飞跃。
直击痛点,运输瓶颈制约发展
立达站是铁路运输部保电保供的重要站点,因原有线路设计单一,调车作业能力缺失,无法实现列车编组功能,列车存储能力不足,机车单次仅能牵引5辆运煤列车进入立达矸石电厂进行作业,运输效率低,同时导致列车频繁往返社会车辆密集的一号桥道口。这一现象造成运输资源严重浪费、道口安全事故风险激增、运输成本攀升等连锁反应,成为制约矿铁系统高效运转的“卡脖子”难题。为打破困局,铁路运输部果断决策,以“破瓶颈、提效能”为目标,全面推进立达站改造升级。
铁路运输部将科学规划与资源整合贯穿工程始终。部主要领导带队深入一线调研,结合既有线路升级改造需求,创新性提出“新老设备结合、材料循环利用”方案,通过整合撤换修复的道岔、钢轨、枕木等物资,实现资源最大化利用,改造成本大幅降低这一举措既彰显了铁路运输部在项目规划中的前瞻思维,也为工程高效推进提供了坚实保障。
工程启动后,铁路运输部迅速成立专项工作组,明确职责分工,构建“全链条”协同机制。面对施工时间紧、任务重、环境复杂及强侧风等多重挑战,先后出动参建人员933人次、机械设备90余台次,累计完成路基填方2000余立方米、铺设铁路线路812米、安装道岔5组、架设接触网1.2公里、铺设光缆1200米。部属工务段、架线维修段、电务段、工程科等单位紧密配合,动态解决施工难题,确保工程按节点高质量推进。
成果斐然,运输效能全面跃升
改造后的立达站焕然一新,共改建股道3条、牵出线1条,车辆编组功能全面激活,车站线路长度得到扩展,机车单次可牵引15辆煤车进入车站进行作业,运输效率较改造前提高200%。同时,优化后的线路减少调车作业距离900余米。立达站改造后,列车每天通过一号桥道口次数由原来的20次降低至6次,道口通行压力显著降低,安全风险可控性大幅增强。此外,新牵出线增设卸煤功能,矿铁服务能力进一步延伸,为区域煤炭保供注入新动能。
此次改造工程的成功落地,不仅是铁路运输部对“减人、提效、增安”核心理念的生动诠释,更彰显了他们“敢啃硬骨头、善打攻坚战”的担当精神。下一步,铁路运输部将持续优化矿铁运输布局,以更高标准、更实举措推动运输能力与服务双提升,为公司安全、高效发展注入强劲“矿铁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