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改善矿区环境,不断擦亮矿区生态底色,今年以来,瑞能煤业群策群力,实干实为,持续加快矿区环境治理的脚步,奋力描绘矿井高质量发展的新面貌。
踏平坎坷暖人心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盼,我有所为。为改善矿区交通条件,彻底解决道路积水、坑洼这件萦绕在矿区职工心头的“忧心事”,瑞能煤业积极展开调查研究,对矿区人流量密集的区域,如办公楼、爱心广场以及进入矿区主干道等关键区域的路面损坏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最终确定在原混凝土路面的基础之上,采用高精度沥青混凝土铺设路面。
相比传统混凝土,采用高精度沥青混凝土铺设的路面施工快捷,一次成型,铺好的路面具有更加良好的稳定性,在面对酷暑极寒天气下也具有更加优秀的抗裂性,面对矿区车流较多的情况下,与曾经的路面相比,沥青路面其抵抗破坏的能力也更强。
在爱心广场散步的综采队老职工尚生利感慨道:“从前没有硬化的道路,泥泞不堪,后来变成了水泥道路,再到如今平整干净的沥青路面,在瑞能煤业工作了一辈子,我见证了这片土地的每一次变化。”
夯实雨季安全堤
为彻底防范瑞能煤业机关楼东面山坡出现滑塌事故,瑞能煤业未雨绸缪,在雨季来临之前,对护坡进行治理,消除安全隐患,为矿井平安度汛筑牢安全屏障。
经过多轮技术论证,该公司最终确定了“双管齐下”的治理方案,首先安排人员对已经松动的山石进行清理,从源头上掐灭“隐患火苗”。同时,在山坡下方,对这一地带护坡和泄洪渠进行重新修理,对原有泄水渠道进行扩容加工,重新铺设水泥盖板,清除边坡松散土石、污泥、杂质,并打底夯两遍,最终浇筑成型。
为了使护坡固定更加牢靠,该公司在护坡表面成型后,利用钢骨架对已经成型的护坡进行二次加固,并以“红色文化进瑞能”活动为契机,打造出一座矿区最新、最醒目、最亮眼的“红色文化打卡点”。
“第一眼看到时就感觉非常的震撼,极具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不仅曾经令人头疼的安全隐患消失了,并且矿区还多了一座新的地标性建筑。”这是工程竣工后,前来学习的矿区职工表达最多的感受。
如今,这座笔挺地伫立在矿区中心的巨型红色建筑,吸引了矿区许多党员纷纷前来“打卡学习”,迎着微风,沐浴着阳光,一堂堂生动的党课在这里上演,一场场丰富的活动在这里开展,持续吸引着更多的人前来一睹风采。
绿色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矿井高质量发展这张“试卷”的“必答题”。
瑞能煤业始终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将高质量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摆在中心位置,坚定地攥紧生态的画笔,勾勒矿井绿色发展的秀美画卷。
今年以来,该公司持续保持“高标准、高质量、高水平”的绿色矿井建设势头,对矸石山进行“追踪式治理”,发动矿区党员、青年先锋队及广大干部职工共同的力量,为矸石山种植灌木、乔木以及各类花卉共计600余株。
针对矸石山西北面曾经堆积废旧材料的盆地进行全方位治理,对曾经因山体滑坡冲毁的路面复修,并利用左侧空地,打造“天空之眼”矿山微公园,而在道路的两旁,一棵棵枝干粗壮的梧桐树拔地而起,亦如一排排身披绿色甲衣的勇士,守护着这方生态美景。沿着矿区主干道一路而上,2.3公里的距离,新加入这片土地的蔷薇花、格桑花鲜艳喷薄在道路两侧,成为了职工群众缓解疲劳、放松心情的休憩爱心广场,而新打造的“诗坛林”更为这座小公园添上了几分雅致的味道。如今,漫步矿区之中,目之所及皆是风景,心之所感皆是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