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落实13310煤矿基层班组建设要求,有效提升班组管理能力,着力提高班组的原动力、执行力、战斗力,金桥煤矿巧用“三个效应”,在管理、培训、安全三方面下功夫、做文章,不断完善制度、丰富举措,深入推进班组建设向高质量发展。
巧用“鲶鱼效应”,提升管理质效
“鲶鱼效应”是通过制度的完善和激励手段的应用,制造必要的竞争氛围以激发个人潜力,适当的竞争犹如“催化剂”,有助于打破班组“躺平”的状态。
“当班计划安装驱动轮3个,起吊梁4组,一个驾驶室,比原计划多安装一个驾驶室……”这是班前会晒工作量现场。通过班前会晒工作量来激励先进、鞭策落后,切实把比学赶超的工作氛围造浓,形成不放松、不停顿、不懈怠的攻坚态势。建立单轨吊勾数运行和工作量统计表台账,以“积分制考核”为依托,通过“日检查、周评比、月考评”举措,将各项考核结果与工资绩效、评先树优挂钩,不断提高职工积极性和能动性。
“木桶效应”缩短差距,凝聚团队合力
“木桶效应”强调在班组建设中整体优化的重要性。针对专业技能薄弱的班组和个人,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科学制定“差异化培训”,通过“定制课程、专人负责、定期跟踪”相结合的方式,确保“人人有成长、班班有提升”。持续开展操作规程经常学、岗位技能现场学、事故案例重点学等,促使全员参与,营造班组职工的良好学习氛围。
“防撞保护小车增加保护链,防止防撞保护断裂后跑车……”维修工小李提议说。充分利用班前班后会等时间,让班组成员畅所欲言,集思广益,总结经验,提出具体的改进措施和要求,完善班组日常管理,引导职工自觉主动参与到班组建设中来,不断凝聚团队合作力。
为扎实做好现场安全管理工作,提升班组对安全风险的管控力度,该矿在隐患排查闭合管理上下功夫。结合现场实际制定隐患排查治理清单,分区域、定路线、盯重点,开展安全隐患自查,“全盘扫描”重点岗位、主要区域、关键环节、薄弱地点、薄弱人物等安全隐患,对检查出的隐患及时处理,确保不安全不开工。
“大家在作业前要对吊装带的承载能力进行充分评估……”李班长在班前反思会上深有感触地说。常开班前反思会,将工作中容易发生的安全事故作为案例,向工友讲解实际工作中的习惯性违章可能引起的事故和造成隐患,让职工从思想上意识得到“怕”、工作上懂得“防”、落实上做到“细”,切实把“标准”“ 流程”“红线”真真正正放在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