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为充分释放矿区剩余边角煤矿资源,我矿积极谋划、开拓思路,通过与科研院校等单位合作,进一步优化论证3309工作面停采线位置。相关论证报告顺利通过集团公司审批,成功释放煤炭资源近2万吨,为矿井接续注入新动力。
3309工作面是义桥煤矿建矿以来储量最大、工作面最长、开采时间最久的一个工作面,如何尽可能多地回收该部分资源成为我矿的攻关课题。原设计停采线位置因通风系统原因以致无法开采部分资源,为实现资源效益最大化,我矿积极践行“精采细收”理念,成立技术攻关小组,对3309工作面停采线位置进行深入研究和论证。
在合作过程中,我矿相关技术人员与科研院校专家团队通过收集分析地质资料、现场勘查、数值模拟等技术手段,对3309工作面的地质构造、煤层赋存情况、顶底板岩性、矿压显现规律、工作面采动覆岩“三场”空间演化规律等进行全面分析,并结合矿井生产实际,提出优化停采线位置的方案。为确保方案的科学性和可行性,我矿组织专家对论证报告进行多次审核,并根据专家意见不断修改完善。该方案在确保安全生产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回收煤炭资源。通过调整可释放煤炭资源近2万吨,直接创效近1500万元。最终,论证报告顺利通过集团公司审批,为3309工作面优化停采线位置提供了科学依据。
此次优化停采线位置,是我矿启动“守卫安全、提效有招、增收有方”技术创新专项行动以来,全面构建“严谨+高效+开放”技术管理新格局的一次成功实践。通过与科研院校单位合作,充分发挥了技术优势,实现资源回收最大化,为矿井创造可观的经济效益,为“决胜千亿”筑牢安全技术屏障。
文/图丨刘亚楠(地测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