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我矿深化“三基”建设,强化基层基础管理,坚持以“工效挂钩”为引领,持续完善“劳动定额、工资计件、劳动工效、薪酬分配”联动机制,全面提高安全生产能力和经营管理效能,充分调动了干部职工创新创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加速跑”。
“劳动定额是生产经营的基础,也是工资定额的依据和标准。”如何增强定额管理和考核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我矿根据新装备、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应用特点,结合生产系统、生产条件、作业环境变化情况,坚持将“变化管理”思维融入劳动定额管理中,结合现场及时修订“单轨吊运输工、充填工、卸压工、安全监测工”等10多项劳动定额标准。
按照企业管理“定岗、定员、定责、定编、定额、定薪”的原则,为做好劳动定额的精准调整和科学考核,我矿以“工效挂钩”考核为导向,完善劳动定额管理体系,明确定额管理的组织架构、工作标准、执行流程、分配考核等原则要求,坚持从“安全生产、工艺优化、设备完好、条件创造、劳动组织、标准明确”等六个方面要工效,不断以定额管理考核“一条线”长效机制,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完善的定额管理体系,是促进工效提升的关键。我矿结合薪酬分配管理实际,从工程派工、现场监督、验收、结算、任务分析等建立13类管理台账,持续健全考核办法,引导干部职工从“算定额”向“管定额”转变,从“要人”向要“工效”转变,发挥了定额考核指挥棒的引领作用。2024年一季度,组织对生产任务和零星工程验收41次,形成定额结算单80余张。
“创新增效是最好的增收方式,工效提升是最优的降本模式。”综采一区负责人赵洪强介绍,3301综放工作面设备回撤期间,综采一区借助于工作面乳化液泵站动力,在施工中通过液压支架调向装置与切眼滑移钢板搭配应用,取代了以往用人工托拽支架的施工方式,由传统一个单班回撤2台支架,提高到单班回撤4台支架,且现场操作安全可靠,省时省力,劳动工效提高1倍以上,工作面回撤提前10天完成任务,实现了安全、标准、高效施工,达到职工创效和企业降本“双赢”目的。
如何根据现场规范验收方式,怎样提高验收质量和成效?我矿在实践中不断总结验收经验,由原来的一月一验收,调整为一周一验,或根据生产任务、零星工程性质一天一验。当新设备投用、新工艺应用、施工环境变化时,要求定额员紧盯“变化点”,深入现场“写实”监督,确保验收更加科学合理。同时,持续完善定额考核机制,打破以往工时*人工单价=计件工资总额的传统分配模式,改为以“工效定工资”,按定额完成率和工效核算工资。采煤、掘进工效同比提高5.5%和15%以上。
“下一步,我们坚持树牢‘工效引领薪酬’的理念,积极构建‘工效升、工资升,工效降、工资降’的薪酬管理体系,持续完善工资与效益的联动机制,引领干部职工由‘领工资’向‘挣工资’转变,努力提高各单位减员提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劳动人事科负责人姜巍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