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超是成庄矿综采准备队的副队长,也是维修改造与技术革新的干将,凝聚着他汗水和智慧的一项项技术成果不断投入实践应用,得到了大家的充分认可,多次荣获该矿小改小革奖。其中,“单体柱放液工艺的技术改造”获得个人发明专利,并在全矿推广使用,为矿井安全高效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综采工作面控制采高一直是制约该矿安全高效生产的难题之一。在生产过程中,用以往的人工测量核算法,无法时时观测采高,实现动态达标。同时,工作人员没有一定的相关经验,难以把握采高走势,经常出现误差,影响整体工程质量。为此,张超反复推敲研究,巧妙借鉴温度计的原理,解决了这个难题。他在支架立柱上加装一个标尺,可随着支架高度上下伸缩,同时还能保证固定基点不变。经过多次试验改装,制作出了井下配套设施,在工作面每10个支架上各安装一个这样的标尺。生产过程中,随着支架升降高度,作业人员根据采高尺标注数据就可以掌握工作面的整体采高偏差,以便及时调整、实时把握工作面顶底板直线度,让生产过程更加精准规范。采高尺投入现场使用后,作业人员可随时了解采高变化趋势,根据数据进行操控。工友们对此赞不绝口:“有了这个采高尺,彻底改变了以往测量采高的繁琐过程,真是又快又准!”
担任副队长长达十年的张超,对井下生产状况了如指掌,对现场问题总能通过合理改造加以解决。在一次跟班过程中,他发现割煤机司机在调整工作面的走向坡度、倾向坡度时,一般都是通过经验来判定。因此,每个采煤机司机判断上抬下洼幅度的基点不同,导致调整幅度出现偏差,没有可靠的判断标准,易造成工程质量事故。于是,他决定加工一个采煤机坡度仪来解决这个问题。经过多次实地考察,最终决定用一块废旧的3mm厚钢板,加工成250mm长的扇形钢板,然后在扇形长边端标刻出坡度数据。同时,在扇形钢板另一端中部打眼,用于固定指针,这样可以通过扇面的倾斜角度判断坡度行程。制作完成后将其固定在采煤机上,便于采煤机司机随时观看。采煤机坡度仪投用后,工程质量控制水平大幅提高,且该坡度仪具有加工简单、成本低等优点,得到了采煤机司机的广泛好评。
吕万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