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生产一线摸爬滚打三十多年,从采煤到检修,从工人到班长,无论在什么岗位上,始终任劳任怨,用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和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时刻把安全放在首位,他就是大斗沟煤业公司采运队检修班班长潘菊平。
每天全班第一个入井,最后一个出井,54岁的潘菊平至今依然保持着这个习惯。面对皮带检修点多面广、战线长的特点,他每天都要往返三四趟,唯恐皮带检修漏检、缺项。他总是拿个小本,每到一处逐项精排细查,记录下一条条隐患,能处理的当下处理,自己处理不了的登记在册,交接反馈给下一班的负责人,确保每一条隐患有人查、有人管、有人改。
工作认真负责,从不回避风险,是他的一贯作风。一次,在该队辅助的工作面上,他与几名工友将急需设备和十多根管路、皮带托辊和皮带架卸完码放整齐后准备下班,这时一名接班的师傅电话告知有一部皮带有些跑偏。潘菊平听到后,为了避免事故,非要进工作面看看才放心。大家已经累得精疲力竭,谁也不愿再往里跑,觉得只要不影响生产,上千米的巷道,没这个必要再进去,交给下一个班处理就可以了。可他说:“这可不能掉以轻心,万一影响了生产就不好了,得进去看一看,你们先走吧!”赶到现场后,他调整了跑偏中心位置前后100米范围内的皮带杠架和托辊,开启皮带试了又试,确认皮带运行平稳不再跑偏后,才拖着疲惫的身体出了井,这时已是晚上8点多,比平时足足晚了两个多小时。
类似于这样的事经常发生,但潘菊平总是毫无怨言冲锋在前。有的工友劝他说:“你年龄都这么大了,再干上一年半载就退休了,有些事能推就推了吧。”可他总说:“安全这根弦一刻也松不得,在一天岗就得尽一份责,问题不处理,出了井咱也不放心啊!”
这些年,别看潘菊平年纪大了,但工作起来一点都不比年轻人逊色。无论是面对工作面底鼓片帮严重的特殊情况,还是过构造、异常区的长线作战,总能看到他忙碌的身影。在安全生产的一线,他不辞劳苦,精益求精,以皮带检修“零事故”的佳绩,为大家树立了好榜样。李志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