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劳动定额管理是市场化运作的重要手段,是提高劳动效率的重要途径和管理方法。只有提高劳动生产率,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人机相宜作用,进而达到控员提效的目的。”劳动人事科负责人姜巍说。
今年以来,我矿充分发挥劳动定额在区队计件考核中的指导作用,以现场生产条件为基础,以定额考核衡量劳动价值,通过科学编制作业计划,合理调配施工队伍,严格计件工资考核,着力构建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薪酬分配机制,不断达到人力资源优化、工作效率提升、标准化管理水平提升的目的。
调整验收频次,提高定额验收精准度
“通过调整验收频次,实施定额精准管控,定额员的管理实现从原来的‘算定额’到‘管定额’的转变,区队定额管理实现从原来的‘要人员’到‘要工效’的转变。”劳动人事科负责人姜巍说。
为进一步规范定额验收流程,调整验收频次,由原来的一月一验改为一周一验,平均每月多验收15次以上,缩短验收周期后,大大提高了定额核算的准确度。加强生产重点环节监督考核,对阶段重点工作、零星工程等采取随干随验的方式,确保定额验收准确。同时,利用调度会、井口大屏双通报机制,每周日通报定额考核情况,并在井口大屏展示工效排名,让职工了解工作完成工效,不断形成良性工作竞争机制。
按照劳动定额《向“六个方面”要工效考核办法》要求,严格落实定额员考核权限,明确定额员在井上下的考核权利,对于劳动组织不力、条件创造不完善、工作标准不达标等行为,予以扣减责任人计件工资的2%—5%。同时,认真总结工艺优化具体措施,引导大家认识通过提高劳动效率,不断提高企业效益,进而拉高职工的收入。组织修订经济责任制,根据出勤工时和核定工时计算区队的工效,改变以往各区队采用“人海战术”,不计人工成本的行为。
创新计件管理,以考核工效定计件工资
改变以往以“单价”核定计件工资的计算方式,由原来考核进尺、产量,扩展到工作效率的全方位考核,例如在配采工作面未生产的情况下,通过合理的工作安排,如安全生产标准化整治、巷道维修等工作,也可以核定出相应的工作量。当前工效意识已经深入到工区内部管理,职工普遍意识到工资是挣来的,不是等来的。通过考核工效可以将各个区队的工资水平拉开一定差距,有效激励工效高的区队,同时工效低的工区也努力提高工作效率,以提高工资水平。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工作引领是提高执行力和落实力的重要手段。为充分发挥管理人员带头作用,我矿制定《关于加强干部执行力和工作实绩考核的意见》,按照执行力考核要求,区队在安全生产和完成重要任务中,区长、书记带领区队班子,带头执行企业各项工作部署要求,充分调整大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争先创优的机制不断形成,想干事、愿干事、能干事的氛围不断营造。
我矿深入落实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措施,减少生产过程中对人的依赖,洗煤厂加大智能化设备投入力度,实施全区域设备集中控制系统,操作系统实现自动化、数字化、信息化、精准化,洗煤厂人员由51人减至30人的目标,提高了工作效率,激发职工的工作热情。
落实考勤制度,筛查井下职工在地面工作的情况。根据《面部考勤管理办法》,对不按时打卡人员进行通报处罚,保证职工的出勤率,进而提升工作效率。为了防止井下人员长期在地面工作,专人定期核查井下考勤,防止少人造成工效降低。
制定《班组长、工程质量验收员工作实绩考核办法》,从班组生产任务、工程质量、安全管理、生产影响、机电管理、材料费用、附加项等7个项目进行月度量化考核,每月评比出金牌班组长,不断增加金牌班组长所在班组成员的奖励数额。2022年3月至今,累计表彰班组长、验收员724人次,奖励金额31.76万元,极大激发了班组长比、学、赶、超的工作热情。
定期清理旷工人员,根据区队每月上报考勤台账,结合井上下考勤情况,对于满足解除劳动合同的人员予以清退。为降低劳动争议风险,经做思想工作劝说其主动离职5人,解除劳动合同3人,通过此举,进一步保证了区队职工队伍思想稳定,有利于提高工效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