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全省十座智能化矿山建设试点之一,今年末,煤业集团寺河矿智能化矿井将完成初步建设,进入申请验收阶段。目前,该矿智能化项目整体建设步入“加速期”,相关智能化技术正越来越成熟地应用到各专业和系统。
智能化“家族”再添新“成员”
近期,寺河矿调度指挥中心综合自动化系统集成平台再添一位新“成员”——矿用车辆运输管理系统。
通过该系统能够看到,纵横交错的运输线路上,许多蓝色的信号在闪烁、移动。这些闪动的信号,是百米地层深处一辆辆实时运行的无轨胶轮车。
这套建成投用的矿用车辆运输管理系统,由井下安装4G+WiFi6+UWB融合基站构成,配套矿用融合一体化调度通讯系统,具有实时定位跟踪、定时定点车辆查询、区域车辆分布统计等功能,能够实现对车辆的精准定位、智能调度,实时监测井下交通状况,有效解决了因供需信息不准确造成效率低下的问题,车辆运行效率提升10%以上。
目前,该矿技术人员仍在对车辆运输管理系统进行技术“扩容”,以实现对车辆资源科学管理、效能最大化。届时,各用车、用料单位可通过智能终端进行车辆使用申请,并可实时查看车辆分配、运行等情况;空车司机则通过智能终端及时收到约车信息,实时更新车辆运行动态,实现井下“滴滴打车”及“快递式物流”等功能,达到“降成本、提效率”的目的。
矿山“智能画卷”正在绘制
今年以来,寺河矿加快完成矿井各生产环节的智能化升级改造,以实施三项基础设施改造、建设一个系统、两个平台、五项核心应用的“3125”智能化矿山建设总体框架正在加快形成。
截至目前,该矿已先后完成了4个综采面、9个掘进面的智能化验收,智能化综采、掘进工作面的工况在线监测、后配套集控系统、机组视距遥控等技术的成熟应用,有效减少工作面岗位人员数量。井下变电所、水泵房、架空乘人装置等固定岗位设备的集中控制系统建成投用,使该矿所有井下固定岗位均实现了“无人值守+定期巡检”的运行模式,并减少了值守人员102人。环网升级、数据中心建设、云中心升级、视频AI分析、智能化排水等11项50余个智能化辅助生产系统建设也在稳步有序推进中。
此外,该矿结合高瓦斯高突矿井的实际,积极配合集团公司智能矿山创新实验室对“瓦斯隐患预防”课题的落地实施,努力探索高瓦斯条件下智能化矿山建设的“寺河方案”。如今在寺河矿,智能化应用越来越普遍,劳动强度越来越低,日常管理越来越省心,一张更有效、更高效的智能化建设蓝图正在显现。
为矿井装上“智慧大脑”
在加速矿井智能化建设进程中,寺河矿不断优化顶层设计,积极构建集数据采集、处理、实时传输于一体的智能管控平台。鉴于多数系统采用的设备都是来自不同厂家、数据格式不统一、业务系统不兼容,无法实现联动管理。
为此,该矿对各相关系统进行改造升级,有效解决各类管控平台间因独立集控,难以实现智能协同联动、精准联动、安全联动的问题。目前,已完成了井下5个排水泵房、11部带式输送机的改造,正在对20个变电所和3个地面风井等集控系统进行系统升级。
同时,该矿还采用大数据、虚拟化、移动互联网等先进技术,积极搭建综合自动化系统集成平台。基于“一张图”理念,高度集成生产集控系统、安全监测类系统信息,结合各业务部门实际的管理需求定制开发,对智能管控、综合自动化集控、调度通讯、应急广播、人员定位、辅助运输、车辆监控等子系统进行连点、串线、成面,实现综合自动化系统集成、各生产业务协同管控,最终形成矿井生产、管理各类信息的“一张图”实时在线信息化管理模式,在实现本质安全的同时,为企业高质量发展增添新动能。
李学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