潞安化工对标挖潜工作通过在实践-理论-实践过程中不断丰富,已形成了系统的理论和实践体系,已成为相互学习、赶超跨越、提升绩效的重要手段,也是推动整个潞安加快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有力举措。
常村煤矿始终将对标挖潜作为市场竞争的制胜法宝,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挖掘各方面的发展潜力,何为潜力,差距就是潜力,潜力就是动力。
综掘二(2)队作为常村煤矿王牌队组,2023年3月被授予“全国煤炭工业先进集体”荣誉称号。这不仅是一支勇于创新、敢打硬仗的先锋队,更是一支戒骄戒躁,不断进取的对标挖潜“排头兵”。
强化管理 赢在超前
“看了综采一队的机电管理水平,我们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需要往前赶一赶了。”该队负责人一针见血地指出了他们在机电事故预控方面存在的不足。
作为矿井生产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煤矿机电的状况好坏直接关系到整个生产过程的安全。
为打破“设备只是设备维修部门的事情,设备维修都是事后救火”的观念桎梏,该队做好全面预防性设备维护体系。将机电班工作责任分配从单线分配变为检修与生产辅助双线分配。落实每班机电检修责任人,将机电设备检修标准落实现场,制定机电设备检修清单,每班汇报检修情况及检修人。同时,推行隐患第一时间汇报制度,并充分利用“隐患汇报及处置微信群”,对职工上报的且可能导致机电事故发生的隐患,由机电队长亲自安排、亲自跟踪、亲自落实,把隐患处置挺在事故前;推行关键工作专职化,通过实行专人注油和专人检修掘进机、建立设备完好巡查及检修机制,真正做到每台设备有专人巡查、专人检修,有效杜绝了设备带病作业;实行包机责任人AB角,保证日常检修包机人不出现空缺,使各项检修管理工作精细化到每一个检修环节,减少了工作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定期设备体检,针对易多发的掘进机事故,机电队长专项负责,每月对掘进机履带部、小溜链、小溜马达盲轴、截割头、电控箱等部位进行一次全面体检。
截止目前,该队机电事故较去年同期下降了75%,大大地减少了因机电事故对生产的影响时间。
聚焦现场 交叉管控
“根据隐患数据分析,通过科室排查和队组自查,我们队工程质量类隐患达到30%,现场管控较差。而综掘二(1)队巷道成型、工程质量管控为我矿掘进队组最好,工程质量类隐患少,效果明显,值得学习借鉴。”这是他们在对标过程中发现的又一短板。
井巷施工质量是确保矿山持续发展的生命线,同时又是矿山向纵深发展的基础。综掘二(2)队始终把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做为安全生产的命脉。为提升巷道成型、工程质量管控水平,该队推出“40分钟交叉作业验收”制度,形成班班交叉作业验收流程。以每班交叉作业40分钟为改善节点,利用交叉作业期间进行交叉验收工作,针对上班遗留问题由上班与下班搭配处理,主要针对隐蔽部位、工程质量等重点部位进行补充完善,改善现场工程质量现状,不断提升员工干“标准活”的意识。由生产队长定期对应隐患排查、三级巡查、队组自查等办法针对每班巷道工程质量进行考评,针对完成较差班组进行当班考评、当班兑现的举措。同时每月汇总发生频次较多的部位,重点组织人员进行学习和讨论,总结经验教训,形成制度,不断规范工艺工序。目前,该队不但大幅改善了队组成型管控差,工程质量低的大难题,还提升了安全生产标准化水平。
优化配置 提升工效
井下工作环境艰苦,劳动强度大,生产压力大,时间久了有的职工会产生疲惫心理,导致人员出勤随意、每班出勤人数不均,部分人员月底未能达到队组规定出勤数量,造成工资差异化较大。
为解决这一难题,充分调动起职工的出勤热情与工作积极性,常村煤矿综掘二(2)队通过对标兄弟队组,优化劳动力配置,挖掘各工种内部潜力、提高工时利用率。
该队将班组出勤管控权限下放至班组长,队组与班组长,班组成员签订“班组出勤正向激励协议书”,规定班组每班出勤最低要求,全月总出勤数及达到相应要求后的激励措施,有效地解决了队组出勤不均衡的老大难问题。在完成同样生产任务的情况下,均衡出勤每班保证5人以上,出勤稳定率达到95%。
同时,完善了《全员绩效考核管理办法》和《奖惩考核管理办法》,制定正规循环奖和均衡出勤奖,符合正规循环的,每多一个出勤额外奖励300分。月底根据正规循环完成情况和实际影响综合评比,三个生产班组工效排名第一奖励5000分。同样的出勤,同样的条件,哪个班组完成的少、哪个班组完成的多,一目了然。通过对比产生激励,队内“比学赶超”的竞争氛围浓厚,整体呈上升趋势,为实现全年目标任务夯实坚实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