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军,湖北三宁公司“石油化工大师工作室”负责人。15年职业生涯弹指一挥间,从尿素厂技术骨干到公司“石油化工大师工作室”负责人,杨军紧跟公司转型步伐,深耕化工新技术、新领域,用智慧和汗水谱写了一曲青春之歌,被授予宜昌市“青年五四奖章”,在第二届“枝江工匠”获奖名单他榜上有名。
2007年江汉大学毕业的杨军,带着创业的梦想来到三宁公司,入职之初,他被分配到氮肥厂学习生产调度,科班生的功底和勤奋好学的精神发挥了绝对优势,经过3个月,他便熟练掌握了合成氨生产所有流程,顺利进入2030工程试生产小组,参加装置原始开车。在生产调度这个被誉为“8小时厂长”的岗位上,他专注创新解决难题,始终将合成氨装置高效运行作为专业提升点,持续充电、不断挖潜,迅速由一名大学毕业生成长为一名技术骨干。
在年产20万吨己内酰胺项目建设中,他是第一批被调入工程指挥部的人员。为给岗位操作标准化提供依据,他与专家在中控室讨论生产优化方案,采集DCS原始数据,总结装置运行情况。凭借扎实的化工基础,梳理反应数据,组织编写操作规程,通过数据分析总结、实验室小试、装置中试、工业化装置改造和工艺调整等方式,探索新工艺和控制方法。每当攻关新课题,他总是仔细推敲、反复琢磨、不断调试,直到攻克了难题才罢休。经过实践锤炼,由他主导设计的生产技术创新专利有10项、科技研究成果3项。此外,他和他的团队参与了己内酰胺新国标修订工作,得到组委会人员一致认可,为己内酰胺行业标准注入了“三宁元素”。
杨军常说,一个人的努力只是加法,而一群人的努力是乘法,我希望更多的人和我一样,成为“百年三宁”的中坚力量。只要他有空,便会跑到中控室、装置现场,与技术人员讨论分析问题,大家边干边学,通流程、讲原理。他一边利用自己的工余时间为那些基础薄弱的职工开“小灶”,一边强化工艺技术员业务技能和内训师职业素养,一级带一级,鼓励大家勤思考、多提问,调动了大家学习专业知识的积极性。在他的言传身教下,已有多名入职不久的职工成为业务过硬的技术骨干。
从一枝独秀到百花齐放,杨军把自己积累的经验变成了企业和同事们的共同财富。用三宁锦纶公司生产技术科负责人邱毅的话说,跟着军哥边干边学,使我们受益匪浅。
余茜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