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业集团沁秀公司始终将技术创新作为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不竭动力,采取优化创新环境、建强育人平台、促进成果转化等措施,厚植创新沃土,激发创效动能,吸引越来越多的职工献智出力,一批优秀创新成果脱颖而出。今年以来,完成创新成果48项,其中,“煤矿井下用普通液压坑道钻机打捞钻杆固定装置”“一种抽放瓦斯用的阻燃抗静电聚氯乙烯复合软管”分别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
营造科技创新氛围
公司坚持围绕安全发展,针对生产经营、效率提升、成本控制等,大力实施技术创新工程。结合工作实际,明确科技项目攻关、论文研究、“五小”竞赛方向,规划时间表、任务书、路线图,按照时间节点把科技创新战略部署落到实处。
为及时掌握科技创新工作的实际情况,充分发挥绩效考核的“指挥棒”作用,公司相关领导干部深入生产技术部门,进行不定期巡查,到井下现场、基层队组查看相关技改项目和“五小”成果的实施情况,并客观评价,严格考核,奖罚兑现。激发了广大职工的创新热情,形成一批实用性强、成效显著的成果。其中,“煤矿用非金属增强热塑性塑料中高压复合管道开发”通过中国煤炭工业协会鉴定,现已申报山西省科技厅和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技术进步奖。
在公司井下工作面,一些设备上挂着“王建带式输送机托辊支架”“宋卫东数显顶板离层仪二代”“李腾烟雾传感器试验装置”等以主创人员姓名命名的创新成果牌标。这些以主创人员命名创新成果的形式,已在工作面得到了很好的应用和推广。今年以来,公司利用主创人员命名创新成果激励广大职工技术创新热情,调动职工参与科技创新的积极性,营造出“人人想创新、人人能创新、人人在创新”的浓厚氛围。
为了让职工跟上智能化开采技术进步的步伐,公司将科技人才培养作为第一要务,建立了技能大师工作室、劳模创新工作室、实训基地等创新平台,充分发挥专业大拿和技术骨干传、帮、带作用,同时,不定期进行培训、练兵、比武,全面壮大科技攻关,取得良好效果。
过去,井下使用的顶板离层仪安装于巷道顶部,距离底板约3米,观测时需要3人配合进行作业,不但作业效率不高,而且不能实时监测顶板的变化量。公司岳城煤矿“李腾劳模创新工作室”自主研发了数显顶板离层仪(二代),不仅解决了上述问题,此项目还获得了国家专利。该工作室相继培养出61名技术创新型人才,为企业发展培养了急需的后备力量。
激发成果转化动力
技术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创效生产力。公司不断完善科技创新工作管理、评选、奖励等制度,设立科技创新奖励基金,将每半年一次的创新成果评选改为每季度进行一次评审、奖励,对能够提高生产效率、改善作业条件、降低劳动强度以及创造经济效益的小改小革、发明创造等科技成果,按照“重大攻关课题、一般创新成果、‘五小’创新成果”三个类型,进行相应奖励,持续激发全员参与技术创新的积极性。
在此基础上,公司创新工作方法和理念,让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与操作人员协同联动,基层队组、机关和业务部室相互协调,合理配置物资、人员等方面资源,保障创新提效工作有序开展。
对于公司收集到的创新成果,公司在各子(分)公司中对科技创新成果进行互评,相互学习、互相交流、提升水平,让好的成果得到广泛应用,“煤矿井下用机载压风自救装置”的应用、自制“风动自动放水器”等创新成果在各矿井的推广应用,让创新成果取得了“一家创新,多家受益”的效果。
路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