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榆树井煤矿党委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坚持党管人才、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促企发展,大力实施“4+”全链条人才培养体系,从入职、融入、培养、留用四个环节,通过制定政策、创新机制、改善环境、提升服务,打造留用人才、培养人才、团结人才、成就人才的全链条人才培育路径,打出大学生成长成才的“组合拳”。
精准培训+量体裁衣,提升大学生“收获成就感”,扣好大学生入职第一粒“扣子”。
为让新入职大学生更好了解企业文化,理清职业规划,强化岗位意识,快速进入工作状态,矿党委精心设计、上下联动、合力推进,送上入职“精美套餐”。岗前培训“新兵”变“精兵”。为提升新入职大学生综合素能,从上岗前安全教育培训到入井安全管理,制定培训计划,建立培训档案。围绕理论培训、岗位训练两方面,按照“互联网+培训”模式,采取集中培训、自学、实践操作三种形式,开展“线上+线下”各类学习培训活动38次,提升培训实效。“师带徒”“传帮带”共成长。按照“以老带新、以熟带生”的原则,组织签订新老大学生“手牵手、接对子”仪式,按照专业签订“一对一”“师带徒”协议,从生活、工作、思想等方面形成“以老带新,以新促老”的良好氛围,营造深入学习、接受熏陶和快速成长的氛围。职业规划为梦想“导航”。制定《入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方案》,配套形成职业生涯、能力开发、自我评估、实践登记、工作点评“五位一体”表格。党委全程跟进、定期督查、常态交流,形成大学生素质提升和培训长效机制,塑造良好的生存“软环境”。
大学生日+虚拟集体,增强大学生“团队荣誉感”,建设大学生融入适应矿区“高速路”。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党委将每月5日定为“大学生日”,成立虚拟班集体,厚植人才沃土,激活人才“蓄水池”功能。“大学生日”锻成长。每月5日,采取一考试、一实操、一座谈、一提升、一评比 “五个一”机制对大学生进行培养考察。上午进行理论、实操考试;下午进行座谈交流,通报综合成绩,讲解培养方式、方法及晋升途径,讲明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大学生们就工作中的收获、想法、建议、困惑等进行发言交流。月度例会上通报综合排名并进行表彰,对前三名的见习大学生分别奖励2000元、1500元、1000元。“虚拟班集体”强团队。成立大学生班集体,设班长、副班长、学习委员、组织委员、宣传委员5名班委。制定月度学习提升计划,围绕入职、理论培训、实操考试、技能提升、职业生涯规划等重要发展节点,今年开展周活动28次,通过严谨、严格、严密的部署规划,开展持续性、全过程的跟踪培养,致力于打造大学生全链条培养模式。“双通道”打开“绿色通道”。根据大学生自身情况,有针对性地引导适合干管理的走管理类发展路径,适合干生产技术的继续在擅长领域里深耕细作,进入专业发展序列,架设一条只有路标、没有路障的“绿色通道”,让大学生们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打通人才晋升“天花板”。
理论学习+实践操作,增加大学生“责任使命感”,不断厚植人才培养培育“训练场”。
春风化雨润桃李,润物无声育贤能。依托各类创新平台,打造集技术研发、理论培训、学习交流、流动课堂、成果转化的创新创效基地,形成人才脱颖而出的“孵化器”。理论实践“两相成”。为满足大学生学技能、强实力的“口味”,坚持先调研,分区队、分工种、分层次进行问卷调查,然后制定详细的实训培训计划,由全员培训向精准培训升级,由素质培训向差异培训延伸,由地面培训向现场培训覆盖。以实践为课堂,把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搬到”课堂,把现场当课堂,把问题当教材,把难题当课题,以提问、讲解、讨论相结合的方式,现场进行讲解常见设备故障排除以及工作中遇到的技术难题,通过现场教学、讨论、学习的方式,将理论知识与现场实践结合起来,让大学生在现场实践中掌握业务要领,提高业务知识和能力。实训基地“孵”人才。搭建“创新工作室”“劳模工作室”“大学生智能化采煤班”等技术创新孵化平台,以高技能培训和技术比武为抓手,办好“管理讲堂、技术讲堂、创新讲堂”三个讲堂,扩大不同层级、不同时段、不同岗位培训人员的参与度,确保将参训范围扩大到全矿干部职工,加快技术能手的培养从“1”到“1+1”、“1+N”的裂变。“创客空间”激活力。创建青年“创客联盟”,为大学生提供学习、研究、交流及工作的场所。通过坚持“走出去、引进来”,不断探索运行模式和机制,激发创新创造新活力。开展小改小革、专利管理、论文申报等科研项目评比活动,引导大学生在降本增效、推动矿井发展中想办法、出点子。今年大学生参与的创新创效项目89余项,授权实用新型专利4项,获得自治区科学技术奖提名1项、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科技创新先进单位1项。
人文关怀+民生福利,提高大学生“存在归属感”,锻造留人留心留用“吸铁石”。
栽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来。矿党委根据大学生群体思想活跃、个性鲜明的特殊性,从吃住行等各个方面,提升大学生满满的自我存在、归属感。高效“榆快办”。为提高办事效率,及时解决问题,矿党委以“最多跑一次”为宗旨,打造“榆快办”党群服务中心,实现一次受理、集中服务、限时办结,全面提升大学生满意度。今年8月份创建以来,先后有52人次进行政策咨询、转岗服务、心理咨询,开展各类志愿服务79项。多彩“虚拟社区”。为解决大学生业余文化生活枯燥的问题,经前期调查研究,在3#职工宿舍楼一层集中建设“虚拟社区”,开设就医、理发、观影、K歌、照相、书法、绘画、球类、棋牌、健身等项目,丰富业余文化生活,把矿区建设成乐业安居的创业家园、阳光家园、幸福家园。幸福“五心工程”。进一步健全完善职工关怀机制,不断充实“家”文化内涵,持续实施矿区民生“改善”行动,积极打造暖心、爱心、开心、安心、贴心“五心”工程。通过自助餐升级、民族特色窗口、澡堂改造、标准化宿舍创建、婚房公租房、通勤车、青年联谊、职工幼儿园等一大批实打实的民心工程逐渐落地,助力并实现大学生的乐居梦、乐业梦。
通过“4+”全链条培养体系,出台大学生成长成才的专项政策,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培训,营造聚才、育才、用才的良好风气,建设大学生成长成才发展的“百花园”,种植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梧桐树”。通过铺路子、架梯子、搭台子等方式,使荣誉、待遇、职务晋升、培训计划等向有潜能、德才兼备的大学生配置,挖大人才“蓄水池”,让“水”多起来、活起来,有序流动起来,促进大学生人才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