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陕北有煤海”。1982年12月8日,陕西省一八五煤田地质勘探队(现陕西省一八五煤田地质有限公司)完成了《陕北侏罗纪煤田榆(林)神(木)府(谷)区普查找煤地质报告》,提交煤炭资源储量877亿吨。1982年12月21日新华社记者冯森龄先生发表了“陕北有煤海质优易开采”的新闻稿,一时间引起国内外轰动。然而,这背后,一八五队人经历了怎样的艰辛,今天的我们很难想象。就是那样艰苦的环境,艰苦的岁月,仅用一年时间就探明了7894平方公里上的煤炭资源。1991年一八五队被国家授予“全国地质勘查功勋单位”荣誉称号,为了祖国能源安全,为了国家煤炭工业战略西移,20世纪80年代,一八五队涌现出一大批可歌可泣的人物。即日起,我们陆续选编中国矿业大学范立民教授的几篇短文,从中感受当年的情景!
忆一八五队的两位老师傅
1988年6月29日,我来到一八五队,工作不久,遇到了两位师傅,一位姓韩,一位姓赵,年龄都在50来岁,都是水文地质工程师,办公室坐面对面,每天都有打不完的嘴仗,也有不可开交的讨论与争论……我们尊称为老韩、老赵。
老韩河北唐山人,心粗,喜欢山野,一到野外,就像一匹脱了缰绳的野马,漫山遍野地跑,看泉水,看水井,看岩层,看地貌,几年功夫,神府煤田的每一条沟谷都留下了他的足印,我也踩着他的脚印,走了很多沟沟叉叉。老赵河北保定人,心细,喜欢整理资料,总结规律,水文地质钻孔资料一旦经过他的审阅,就是免检产品,保准再挑不出一点毛病,他的这一传统,也深深的影响了我们。
老韩喜欢在现场鼓捣,一有空,就要到野外去。1980年神府煤田发现过程中,路非常难行,车很少,水文地质研究室有几辆公用摩托车,他经常让小刘骑着摩托车带着他去野外,一去就是一天,有时天黑还回不来,经常急得工区主任团团转,到处打问他回来没有。老赵喜欢理论,新的教科书面世,新的水文地质论著出版,他都想方设法买来阅读,并快速应用到工作中。只要课本上的,都是他信赖的。老韩却不然,总喜欢挑战一番,空气压缩机抽水试验,经典理论有一个“沉没比值”,他就时常怀疑这个理论,因为在野外抽水试验,这个沉没比值不好使,在神府煤田水文地质钻孔抽水试验中,他几乎每孔都到,多次让钻工们拔起来再下,下了再拔,每一次都下入不同深度。钻工经常奚落他:“按照韩师的办法,一多半抽不出水”。他总是一句“我参加工作时,你还在我手上撒尿”而罢休。
老韩很随意,经常在钻工的床头摸一个馒头就是一顿饭,工人们有疑问总是请教他。老赵很严谨,到了钻机,按部就班地到伙房打饭,夜班饭从来不吃,因为年轻的井队长多次强调,不上夜班就不要吃夜班烦。老韩却不管这些,“老子每时每刻都在上班,思考问题”。
老韩专挑重担,1989年,考虑他太粗心,组织上有意安排他担任水文地质条件简单的柠条塔井田水文地质勘探组长,他推掉了,坚决要当肯铁岭井田水文地质勘探组长,那里条件复杂。老赵很随和,党叫干啥就干啥,几乎要上任到肯铁岭组,有忽然到了柠条塔组,也顺其自然,没有怨言。次年,条件简单的柠条塔报告获得国优,老赵顺利晋升高级工程师。条件复杂的肯铁岭报告引来一片质疑,报告几乎通不过,老韩也成为几乎不合格的工程师。
老韩从来不服输,在权威期刊和全国水文地质学术研讨会发表论文,否定了“沉没比值”后,又提出萨拉乌苏组、烧变岩是主要含水层的观点,并在肯铁岭报告中毫无保留地流露出来,从而使报告评审受阻。无奈,一八五队史无前例的召开了一次专家论证会,会开了3天,老韩因“工作繁忙”没有参会,老赵参加没有发言。争论了三天,统一了意见,老韩没错。次年,顺利晋升高级工程师。
老赵是一八五队第一个水文地质高级工程师,得到大家尊重,他也更细心,更卖力。时光如水,1993年秋,60岁的老赵退休了,退而不休,当起了一八五队顾问,但不用坐班,至今,年近九旬,老赵仍然工作在水文地质岗位上,每天给年轻人答疑解惑,乐此不疲。
1990年秋季的韩树青高级工程师(中)
1994年秋,57岁的老韩突发脑出血,虽经全力抢救,但从此卧床不起。人躺在病床上,心却依然在神府煤田,几次嘱咐我,把萨拉乌苏组地下水搞清楚、保护好,一旦萨拉乌苏组水漏了,陕北全完了。2009年春节,生活已无法自理他,断断续续、用几乎听不到的微弱声音给我说:“能不能扶着我去看看大柳塔、青草界、柠条塔的泉,那些泉要保护好,……”。我一听,鼻子酸了。2010年11月,老韩辞世了,因在国外学习,没有送师傅最后一程,深感遗憾。
神府煤田水文地质勘探史上,有老韩与老赵,哪里还有做不好的水文地质工作!
谨以此文,献给在天堂里的师傅韩树青高级工程师!也祝福生活在一八五队榆林基地的赵洪林高级工程师身体健康,幸福安康!
作者简介:范立民,男,正高级工程师(二级),教授。曾长期担任陕西省一八五煤田地质勘探队副总工程师、陕西省煤田地质局副总工程师。现任中国矿业大学教授。李四光地质科学奖获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