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双龙煤业立足矿井发展实际,深耕“四种经营理念”,锚定用“紧日子”过“好日子”核心主题,扎实推进修旧利废工作,通过制定工作方案,明确职责、修复范围及激励标准,切实让“废铜烂铁”转化为降本增效的“真金白银”。

“这些通风管路,只要经过打磨除锈、刷漆处理,就能达到使用标准,重新安装到井下各生产场所。”在该矿废旧材料库,维修工张卫庄和几名同事正忙着对升井管件进行检查、除锈、喷漆。他们身后,经维修后的各类管路码放得整整齐齐,即将运往井下生产场所投入使用。
秉持“能复用不采购”原则,面对生产线延伸带来的材料消耗量上升、生产成本压力加大的情况,该矿构建“回收、评估、修复、复用”全链条工作机制,针对通风、压风、供水管路及供电系统材料,及时从井下回收后,由专业人员分类检查评估,确保符合复用要求。再按打磨、除锈、喷漆等工艺分类施工,保障修复高效推进,经二次验收评估后及时运往现场安装。
这一模式既实现“回收一批、修复一批、复用一批”,又有效避免材料堆积,最大限度提升修旧利废效率与效益。目前,仅各类管路回收复用率较上年提高约27%。
同时,该矿搭建技术交流平台,不定期组织修旧利废骨干开展经验分享会,邀请劳模、工匠及经验丰富的老职工、老技师现场传授设备修复技巧,激发全员参与热情。依据年初下达的修旧利废指标进行考核,对修复成果显著的个人和集体给予奖励,营造“人人重视、人人参与”的浓厚氛围。
“你别看这是一堆破铜烂铁,经过技术人员修复改造,就能制成瓦斯集气管。”在该矿机修车间,年轻技工王向洋和同事正对照图纸细化加工方案。
该矿注重技术创新与资源循环深度融合,积极开展征集修旧利废“金点子”活动,筛选后的有效举措结合生产实际绘制图纸,优先使用废旧材料加工制作,让职工智慧在生产线上落地。同时鼓励爱动脑、勤钻研的青年职工参与,提供硬件支持和技术指导,涌现出“轴承拔轮器”“瓦斯集管器”等一批技术含量高、实用性强的创新成果。
今年以来,该矿修旧利废工作累计创造价值约110万元,为5名青年职工的创新成果申报了专利。如今,“变废为宝、降本增效”成为职工行动自觉,为矿井高质量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