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矿井生产的“运输生命线”上,生产调度指挥中心集运队扮演着保障生产接续的“移动枢纽”角色。今年以来,该队从靶向式检修、动态化调度、常态化节支三方面入手,探索出一条符合实际的降本增效路径,既有效降低成本,又筑牢了安全生产屏障。

“靶向检修”确保机车安全运行。针对井下巷道复杂、运输负荷波动大的潜在风险,生产调度指挥中心集运队摒弃“一刀切”的检修模式,为在运单轨吊机车量身定制“一车一策”检修方案。针对参与工作面安撤的单轨吊机车列入重点检修清单,重点关注控制系统、制动系统和驱动系统的运行状态,通过加大检查频率,优先保障机车的制动及防护配置。同时,推行“月度专项检+每周重点检”制度,每周两次深度检测供电系统、电路模块等核心部件,每日动态排查起吊装置、防撞装置、电子围栏、警示灯光等易损部位,确保关键设备在复杂工况下稳定运行。通过持续优化,单轨吊故障率同比下降18%,设备完好率达到99%,有效降低应急维修成本,确保矿井安全运输“不脱节”。
“动态调度”实现最优运输效率。依托矿井智能化建设,生产调度指挥中心将智能调度系统与生产实际紧密结合,构建“事前规划、事中调整、事后复盘”的调度模式。值班调度通过统筹协调,实时获取各区需求、物料位置、巷道状况等数据,超前安排部署,提前规划路线,将物料运输与安装回撤“串点成线”,并优先调度就近车辆以满足临时需求。此外,集运队还建立“在线用车申请”机制,同步物料使用计划,实现“区域服务”,坚持“能捎则捎、能带则带、能装则装、能挂则挂”的原则,使一趟机车服务多个作业地点。此前需3辆车运输的物料,如今通过“合车并线”仅需2辆或1辆机车即可完成,显著提升运输效率。目前,矿井单轨吊机车空驶率同比降低15%,单月机车损耗减少8%,运输响应速度提高20%。
“修旧利废”深挖节支降耗潜力。面对配件消耗大、成本高的问题,生产调度指挥中心集运队成立“废旧配件修复小组”,秉持“能修不换、能改复用”的原则,建立配件“领用-使用-回收”台账,实行“按需申领、旧件交回”制度,杜绝浪费。据了解,单轨吊机车所使用的起吊葫芦单件价值高达8万余元,目前井上下共使用36个起吊葫芦,因使用年限较长,大部分出现漏油、铰链损坏等问题。为降低高价值配件的采购,集运队维修班班长尹大勇在厂家技术人员的指导下,拆卸并深入研究其内部原理构造,自行在网上购买密封配件,通过更换损坏的骨质油封,并挑选无法修复的起吊葫芦中磨损较轻的齿盘进行废件再利用,此举不仅延长了关键配件的使用寿命,更推动维修模式由“被动更换”向“主动修复”转变。经维修后的起吊葫芦,目前已正常运行超过半年,使用效果良好。初步计算,矿井单轨吊配件采购成本同比降低12%,高价值配件提报计划节约达16万元,废旧物资利用率显著提升。
文/图丨王善站(生产调度指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