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落实“冲刺四季度、决战全年任务”的总体部署,鹿洼煤矿以精益化、标准化管理为主线,牢牢把握安全与质量两大关键,聚焦问题导向,强化创新驱动,推进协同提升,不断提高工程质量管理水平、安全生产管控能力和施工组织效率,为矿井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筑牢质量根基,打造精品巷道工程。强化技术交底与标准学习。每项工程开工前,必须组织详细的技术交底和标准化培训,让每一名职工熟悉巷道断面、支护参数、中腰线标准等关键指标,真正实现“人人懂标准、人人按标准施工”,让“干标准活、出精品活”成为职工的自觉行动;推行“实名制”质量验收制度。针对锚杆、锚索支护等关键工序,工区实施“实名制”管理,将施工班组、施工日期及支护点位信息绑定,实现质量责任可追溯,确保每一处支护、每一道工序都经得起检验。
拧紧安全阀门,构建本质安全环境。持续深化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严格执行“一班三检”制度——班前检查、班中巡查、班后复查,对顶板、机电、运输等重点环节实行动态监测和风险评估,制定针对性防控措施。建立问题闭环管理机制,鼓励职工主动发现隐患、主动整改问题,推动安全管理由“被动防范”向“主动治理”转变。推广“安全伙伴”互保联保机制。现场作业中推行“安全伙伴制”,实行两人或多人结伴互保模式,形成“自保、互保、联保”三位一体的安全管理体系,实现互相监督、相互提醒、共同保障,有效防范“三违”行为,全面营造安全、稳定、和谐的施工环境。
优化生产组织,全力冲刺年度目标。实施“精益班组”建设,以优化劳动组织为突破口,根据班组人员特长科学配置岗位,广泛开展“比学赶帮超”劳动竞赛,将进尺、质量、安全、材料消耗等指标纳入综合考核,激发全员争先创优热情,形成“人人肩上有目标、班班之间有比拼”的良好氛围。强化机电设备保障。 坚持“包机到人、定期检修”的原则,实行设备状态日管控和周期性维护制度,加强备品备件储备与调度管理,确保关键设备“带病不作业、故障不过夜”,为安全高效生产提供坚实的设备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