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集团公司“冲刺三季度、决胜下半年”工作动员会议精神,鹿洼煤矿运输工区闻令而动、精准施策,聚焦安全保畅、设备升级、降本增效三大核心任务,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干劲掀起奋战热潮,为矿井运输“生命线”高效运转注入强劲动力。
筑牢安全防线,守稳运输“基本盘”。安全是运输工作的“生命线”。运输工区以“严之又严、细之又细”的态度抓实安全生产,利用班前会、安全例会等载体常态化开展事故案例警示教育,组织职工观看典型运输事故视频、剖析案例根源,让“安全第一”理念深植人心。针对三季度雨季特点,工区提前部署“三防”工作,对井下轨道线路、绞车制动系统、信号装置等关键部位开展专项排查,整改轨道接头松动、道岔润滑不足等隐患30余项。同时,严格执行“行人不行车、行车不行人”制度,加强井下运输现场盯守,确保物料运输、人员接送全程安全可控,为矿井稳产筑牢运输安全屏障。
升级设备效能,激活生产“新动能”。设备高效运转是运输畅通的关键。工区瞄准设备“跑冒滴漏”“效率不高”等难点,掀起技术改造热潮。针对井下主运输大巷皮带机运行中存在的跑偏、撒煤问题,技术骨干团队反复试验,在皮带机尾加装可调式挡煤板,在中间架增设防跑偏立辊,有效减少撒煤量,降低职工清理劳动强度。为提升轨道运输效率,工区对电瓶车加大日常检查维修力度,确保在用设备完好,助力轨道运输安全高效。此外,建立设备“健康档案”,实行“每日巡检、每周保养、每月大修”制度,确保矿车、绞车、皮带机等设备始终处于最佳运行状态,为高效运输提供硬件支撑。
深挖降本潜力,打好增效“组合拳”。在降本增效战场上,运输工区精打细算“过日子”,将“节约每一度电、每一块钢板”的理念转化为实际行动。成立修旧利废小组,对回收的废旧矿车、道岔配件、皮带托辊等物资进行分类检修,通过“拆东补西”“打磨修复”等方式,让“沉睡”的旧配件重新“上岗”,三季度以来修复矿车10余辆、托辊50余个,节省新材料投入近10万元。在能耗管控上,优化副井、暗斜井提升时间,实行“峰谷分时启动”模式,避开用电高峰时段运行非必要设备。同时,鼓励职工立足岗位创新创效,开展“小改小革”活动,其中“绞车钢丝绳自动润滑装置”“变坡点调绳装置”等5项创新成果投入使用后,有效降低了设备故障率和维护成本,让“降本增效”在运输一线落地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