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扫一扫打开手机网站

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从“啃硬岩”到“树标杆”——下峪口矿综采队生产二班井下奋斗记

矿山安全网矿山安全网
2025-07-09 11:39
阅读(0)
分享

“黄河涌浪,龙门歌唱……”下峪口矿综采队学习室里,《韩煤之歌》的旋律穿透晨曦。清晨6点,生产二班的25名职工整齐列队,班组长刘端平手持规程手册,指尖划过当日作业重点:“23308工作面顶板压力异常,今天重点检查支架初撑力,每半小时记录一次数据。”这个平均年龄38岁的班组,正以“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信念,在百米井下铸就“能扛事”的标杆底色。把“不可能”凿

“黄河涌浪,龙门歌唱……”下峪口矿综采队学习室里,《韩煤之歌》的旋律穿透晨曦。清晨6点,生产二班的25名职工整齐列队,班组长刘端平手持规程手册,指尖划过当日作业重点:“23308工作面顶板压力异常,今天重点检查支架初撑力,每半小时记录一次数据。”这个平均年龄38岁的班组,正以“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信念,在百米井下铸就“能扛事”的标杆底色。

微信截图_20250709114042

把“不可能”凿成“成绩单

今年五月,23308(下)采工作面遭遇罕见地质构造,煤层几乎被坚硬岩石取代,大块矸石如同拦路虎横亘在作业面。“采面底板就是钢板一块,我们也要啃下来!”班前会上,刘端平的话掷地有声。

在刘端平的指挥下,职工张亚凭借丰富经验带着年轻职工轮流操作凿岩机,汗水顺着安全帽绳滴落;支架工李师傅紧盯操作控制器,精准控制支架护帮板角度;检修工们背着工具包穿梭在设备间,拔柱器、导链、液枪等工具轮番上阵……

煤层倾角加大、顶板来压,面对这场硬仗,班组拧成一股绳。创新采用“超前拉架+上料支护”的方法,给巷道装上“防护铠甲”。遇到刮板弯曲变形的紧急情况,刘端平想出妙招就地取材,利用液压支架液压缸的收缩力,将变形部位精准顶压矫正,既节省了更换时间,又保证了设备运转。

这样,他们以“蚂蚁啃骨头”的韧劲,每天高质量完成6刀原煤生产任务5月15日,全班创下割煤八刀的纪录,成为过构造期间全矿单板作业的标杆,安全生产标准化更是实现动态达标“满堂红”。

把“安全课”开在掌子面

“综采煤机截割部油温超过65度必须停机检查”“局部密闭空间检测要遵循‘先检测、后通风、再作业’原则”……井下作业面的支架间,一场别开生面的“实景课堂”正在进行。老矿工耿祖文作业前将作业流程验收标准面对面”讲清楚,组织班组职工常温常新。

二班的培训从不搞“纸上谈兵”,他们把规程措施编成顺口溜,让职工井下作业时随时能记起操作要点。针对23308工作面的复杂条件,邀请生产部室业务骨干跟班教学,把断层处理、顶板控制等难点拆解成“操作微课”,让职工边干边学。

“双岗互检”制度是班组的另一项创举。每个作业岗位由两人搭档,既各负其责又互相监督:采煤机司机操作时,支架工同步检查周边环境;支护作业时,验收员实时测量参数。这种“一人操作、一人监护”的模式,让隐患整改率始终保持100%。交接班面对面”更是每个班次都能无缝衔接,工程质量全程可控。

藏在“吐槽会”里的破题密码

“昨天刮板输送机卡矸是因为煤机速度没控制好,今天得调整煤机速度”“超前支护的单体柱间距可以再缩小20公分,这样顶板更稳”……升井后的班组学习室里,这样的“吐槽会”每天都在上演。党支部书记代保保说:“二班的法宝就是让职工敢说话、说真话,把问题摆到桌面上晒一晒。班组还在班前会设立‘金点子讲台’,只要是好建议被采纳都有机会上台。”据统计,仅五月,该班组合理化建议采纳8条,直接提升作业效率15%。

每天收工后,一场“解剖麻雀”式的复盘会准时开始。班组25名职工用红笔在作业流程图上标注问题“此处支护耗时过长”“设备联动存在30秒空窗期”……一个月共梳理出工作安排问题2项、技术优化问题5项、工艺方案意见3项,每项都明确责任人与整改时限。

在23308回撤工作面攻坚时,他们更是把总结复盘做到极致。结合地质资料和设备参数,将采煤机截割角度、支架推移速度、刮板机输送量等参数制成动态表格,班中每两小时更新一次数据。通过班前预判断层位置、班中监测支架压力、班后分析截割效率,把风险防控细化到每道工序。正如老矿工杨师傅所说:“现在我们干活心里都有本明白账,哪步该快、哪步该慢,清清楚楚。”

面对回撤面顶板破碎的难题,在部室的指导下,班组创新应用“顶板注浆+锚网梁支护+单体长钢梁”三合一工艺,这套组合拳让回撤巷道扩帮速度提高40%,为支架顺利回撤扫清障碍。

从“老经验”到“新发明”的跨越

“以前回撤支架,全班人累死累活一天最多6架,现在用‘留架回撤法’,一天能撤14架!”说起班组的创新成果,刘端平满脸自豪。这项由他们摸索出的工艺,不仅大大减少职工劳动强度,更让工时效率提升2.3倍,整个工作面回撤工期缩短9天,节约成本近20万元。

在矿“揭榜挂帅”“难题攻关”创新创效活动中,二班职工个个争当“解题人”。团队完成的《DWZW1000-1500自移机尾改造》,给机尾加装了导向轨和自动调偏装置,让以前需要3人合力调整的机尾,现在1人操作按钮就能完成,检修时间缩短60%。为提升煤质,他们设立“三道关”,第一道是强化煤机割煤技术,掌握顶、底煤高度,保持既不能少割煤,又不能割到顶、底矸石;第二道是把刮板输送机司机培养成为“搬运工”,发现大矸石、杂物进行停机捡拾;最后一道是练就皮带输送机司机“火眼金睛”,再次筛除矸石、杂物,主皮带带矸率下降至50%以下。

近几年,生产二班已累计完成“五小创新”4项,创效超30万元,9人次在公司、矿级技术比武中摘得桂冠。班组里3名高级工、4名中级工、18名初级工的技能梯队,如同精密咬合的齿轮,推动着生产效率持续攀升特殊工种持证率更是保持100%的满分纪录。

从五月的过构造攻坚战,到日常的安全生产生产二班用一个个坚实的脚印,诠释着“能扛事”的真谛。正如刘端平生产创水平表彰会上说的:“我们矿工没啥豪言壮语,就是实打实干活,把每个班的活干好,把每个隐患排除掉,这就是我们的标杆标准。”

在千米井下的煤海深处,这个团结奋进的集体,继续书写着属于他们的奋斗故事。(卫宝娜 公慧 图/吴亚会)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矿山安全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ksaqw.com/news/20805.html

打赏 0

发表评论

广告

广告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898-888816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