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扫一扫打开手机网站

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2021年塔山矿“5·21”火灾事故

矿山安全网矿山安全网
2024-11-05 11:22
阅读(0)
分享

一、事故时间:2021年5月21日二、事故地点:8234工作面三、事故经过:8234工作面于4月21日开始施工停采支护,5月17日完成顶网铺设工作,5月21日完成帮支护和搬角工作,工作面具备撤退条件,停采时间为26天。1.5月21日15:40,井下汇报工作面61-62#支架间后摆梁破碎煤体出现高温明火,随即下达撤人命令。2.5月21日16:00,作业人员已全

一、事故时间2021年5月21日

二、事故地点:8234工作

三、事故经过

8234工作面于4月21日开始施工停采支护,5月17日完成顶网铺设工作5月21日完成帮支护和搬角工作工作面具备撤退条件,停采时间为26天。

1.5月21日15:40,井下汇报工作面61-62#支架间后摆梁破碎煤体出现高温明火,随即下达撤人命令。

2.5月21日16:00,作业人员已全部撤离。

3.5月21日16:20,矿安排准备封闭材料并由救护队员现场采取注水降温等应急处置措施

4.5月21日21:40,封闭材料运输到位。

5.5月22日00:15,开始临时封闭工作面。

6.5月22日10:30,封闭完成。

四、事故原因

1.工作面61-62#支架后部破碎煤体氧化自燃,出现明火。

2.工作面在停采期间向顶板局部地点注入马丽散高分子固结材料,其中在1-38#支架范围顶板共计注入400吨,在61#支架局部顶板注入3吨,且在施工过程中未采取打孔注水等降温措施,导致高分子材料产生的大量热量积存在破碎煤体内,为煤体急剧氧化升温创造条件

3.工作面停采阶段遇特殊地质构造,顶部存在大量硅化煤,且裂隙发育易于氧化,导致煤体自然发火特性改变,自然发火期相应缩短。

4.因工作面头部顶煤破碎,导致支架后方破碎煤体与氧气结合充分,从而出现支架后散热带聚集高温,加速煤体氧化进程。

5.未形成对工作面局部氧化点的有效监测体系,目前对自然发火标志性气体变化敏感性不强,不能有效通过监测工作面气体及温度等数据变化提前判定发火征兆。

综上现象认为:这是一起工作面处于停采状态,遭遇顶板破碎,叠加大量注入马利散(热量局部积存)等多重因素加在一起,导致化学热升高煤体温度,促使顶煤氧化快速加剧后发生的顶部破碎煤体火灾事故

五、防范措施

1.严控顶板固结材料的使用。制定施工措施及方案,合理使用高分子粘接材料,特别是要严格控制单孔注浆量并采取有效降措施及注后气体温度观测。

2.强化工作面顶部气体温度监测与治理。在停采过程中严密监测顶板温度和气体变化情况,准确掌握支架顶部煤体氧化及蓄热状态,密集施工降温钻孔,实施灌注阻化剂、注水等目标降温措施,消除顶部破碎煤体的蓄热环境。

3.强化异常处置与汇报工作。各矿要高度重视采煤工作自然发火标志性气体异常变化,发生异常要及时排查原因,采取措施处理。

4.严格遵照异常事件汇报程序,沟通煤业集团各部门及时指导矿井实施相关措施,及早消除各类安全隐患

5.规范瓦斯抽放系统配套在线监测系统的管理与维护,切实达到有效监测。建立晋能控股煤业集团煤矿火情监测联网平台,实现所有束管数据的在线监测。

6.坚持“快停、快撤、快闭”原则,积极协调组织工作面停采、撤退,严格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工作面封闭工作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矿山安全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ksaqw.com/news/18898.html

打赏 0
分享

发表评论

广告

广告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898-888816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