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不断规范职工操作行为,提升从业人员的安全风险辨识能力,杜绝因操作行为不当引发的各类人身及机电事故,我矿积极推行实施“一卡、一表、一手册”安全管理办法,积极构建矿级统一领导、职能部室嵌入、区队协同配合模式的管理体系,达到“1+1+1>3”的管理效应,确保机电设备正常运行和人员操作安全。
“一卡”,是指我矿为井下作业人员编制发放的安全风险告知卡,主要是针对不同岗位、不同工种的危险源,进行差异化风险辨识排查,告知不同岗位人员操作规范。
根据安全风险告知卡要求,各单位按照安全操作、规范运行、可靠管理的原则,制定安全风险管控措施,在职工的工具包、工作服口袋随处可见这张条理清晰、内容丰富的塑封卡片。卡片的全覆盖有效督促职工掌握岗位安全风险以及相应的管控措施,熟悉岗位操作标准要求,进一步强化了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提升了岗位风险管控能力以及应急处置能力,实现岗位操作标准化、规范化,全力打造本质安全环境。
为制定出一张切实安全可行的安全风险告知卡,我矿组织各职能部室和生产区队针对性开展工作,全面总结“岗位风险清单”运行情况,结合生产实际,不断研究细化各岗点危险源管控办法和安全措施,列举各类安全隐患问题300余条,通过现场调研,分析职工思想动态及现实安全需求,坚持摸排解决“零懈怠”,明确不同部门、不同级别、不同岗位的安全防范措施,让岗点风险一目了然,让安全管控措施举手可得,让危险因素无处可藏。
“表”出新问题,让设备运行可靠。
“综采一区5302工作面液压支架维修工填写支架初撑力不正确,提问开拓工区2305轨道巷岗位操作人员安全风险告知卡内容回答错误,对单位技术负责人处罚并将考核情况记入安全生产标准化评比内容……”在生产调度早会上,安全管理人员对采掘区队的“一卡、一表、一手册”现场使用情况进行了通报。
“一表”即设备维护巡查表,设备维护巡查表主要是以生产岗位、生产地点、区域、场所、系统、主要设备设施等为检查单元,列出该单元内的主要检查项目、检查完好标准、设备隐患、整改闭合等内容。
为充分发挥巡查表作用,我矿周密制定井下全覆盖巡查路线和“网格化”包保制度,生产调度指挥中心利用人员定位系统考核职能部室值班人员井下全覆盖线路检查执行情况,各采掘、辅助工区重点监督区队管理人员、包机班组巡检人员的巡检路线和次数,形成全天候、无死角设备巡检机制,对矿井主通风机、主供电系统、主副井提升系统、主运皮带等在运设备巡查出的问题,逐条填写至设备维护巡查表中,能现场整改的立即整改,不能现场整改的限期闭合。
截至目前,巡查表累计登记各类问题2335条,闭合2335条,从根本上消除了影响设备运行的各类隐患,改善了设备的运行状况,有效降低了机电事故的发生率。
“册”重培训点,让操作更加规范
“一手册”,即员工安全培训手册,为增强安全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我矿先后印发《“六抓36项”特殊环节保安举措安全管理手册》《集团公司重(较)大问题提级管理办法》等培训手册,将手册发放到区队干部职工手中,指导区队结合现场抓培训,改变职工重生产轻学习思想观念。
聚焦安全技能培训和标准化管理提升能力,我矿狠抓提升运输管理安全大会战活动成果巩固,积极打造“安全大会战1+4”工作特色品牌,有针对性推进安全警示教育和自我反思教育,灵活安排和组织区队进行“口袋式”培训,让职工能够在零星时间随时随地学习岗位应知应会知识,使职工“爱”安全、“知”安全、“行”安全,不断增强职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素质。
与此同时,为确保“一卡、一表、一手册”作用发挥明显,我矿还利用集中授课、云控智能平台APP、周二学习日、班前会对职工进行全方位安全知识培训,侧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消防安全、用电安全、道路交通安全、井下避灾与互救、矿井事故隐患及应急处理措施,使每名职工真正了解井下作业现场存在的危险因素,掌握基本的自救、互救知识,进一步增强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置能力,有效提高了矿井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和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