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桥煤矿,对于“新桥工匠”、机电一队电工班长徐欢来说,他的工作有两方面重要内容:一是用心保障设备平稳运行;二是用力抓好人才培养。
“努力学习、成长成才是一种责任;传技授艺、培才育才是一种担当。”在企业良好育人机制下成长起来的徐欢满怀感恩之情,不但自己刻苦钻研,还乐于把自己学到的知识分享给他人。
今年6月,在新桥煤矿“师带徒、匠带兵”活动中,徐欢和班组电工刘宁签了匠带兵协议,并量身订制了“匠才计划”。
“刘宁有朝气有活力,岗位技术扎实全面,需要提升的是检修效率。所以,我着力帮助他改进工作思路。”
为此,徐欢一方面通过梳理《设备日常检修及维护小指南》,帮助刘宁优化方案、改进流程;另一方面借助仿真培训系统指导其模拟训练,重塑思维。
两个月过去了,刘宁进步神速,技能提高了、标准提高了,效率也提高了,检修用时缩短30%以上。
然而,“三高”加身的刘宁与徐欢的“分歧”越来越多了。徐欢非但不生气,反而还有些高兴。
装载站是矿井提煤的咽喉要道,设备发生故障时必须及时排除,需要地面电钳工应急“支援”,但前期准备工作要用近30分钟。为此,徐欢要求电钳工时刻保持“应战”状态,以提高应对效率。
可刘宁却说可以换个思路,为装载司机配备一个“智能助手”辅助会诊。后来,班组“公投”采纳了刘宁的意见,通过创新改造,完成了“主井车房上位机组态画面优化”项目,不仅实现了设备故障信息的自动报送,而且可同步提供问题解决方案,免去了“支援”环节,精简了排查环节,工作效率提高50%以上。
“技术技能的传承不是简单的复制粘贴,更多的是鼓励求新求变,这样才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推进工作更上一层楼。”徐欢的支持,让刘宁倍受鼓舞。近期,他又提出多项合理化建议,均被班组采纳,并在应用中取得良好实效。
“非常感谢匠带兵这一活动,在徐班长的指导下,我们每个人都取得了很大进步。”刘宁介绍说。为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该矿为该班组在主井车房建立了学习园地,并配齐了学习用具和图书。现场即课堂,课堂即现场,学习培训更加便捷高效。
课堂上,徐欢倾囊相授传“匠技”,还分享学习心得讲“匠心”,激发班组职工由“工”转“匠”的主动性。目前,班组现有高级技师2名、技师3名、高级工4名。
和该矿其他“工匠”一样,徐欢不仅有班组层面的“小课堂”,还有矿层面的“大讲堂”。今年以来,新桥煤矿将打造一流人才队伍作为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积极搭建“技术论坛”“班组长论坛”,扎实开展“工匠授艺传匠心”活动。“永煤工匠”“新桥工匠”分批次上台授课,传技授业,引领带动职工怀匠心、践匠行、做匠人。
“分享的过程也是我们学习的过程。我们感染了他人,同时也激励着自己向着大‘工匠’逐梦前行。”徐欢分享感悟时,也道出了该矿“工匠”们的新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