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常村煤矿综采工作面,通过采煤机记忆截割调节控制,采煤机、支架电液控制、运输系统的整体协调控制技术,实现设备的就地、集中、远程三级网络管理,实现了采煤作业的自动化控制以及远程遥控,这些智能装备在井下的广泛应用,使得常村煤矿智能化矿井建设再上一个新台阶。
“强体系”驱动“新动能”
“贡艺既精苦,用心必公平”。常村煤矿为进一步加强技术创新管理,突破技术瓶颈,不断修订完善了相关技术创新管理制度。通过健全组织机构,明确工作职责,架桥梁、搭平台、强制度、创氛围,构建起了从创新、筛选、孵化到技术指导、落实推广的全流程技术创新管理体系。为保证技术创新项目落地生效,该矿从资金支持、资源跟进、正向激励、创新容错、奖优罚劣、成果保护、推广应用等方面,完善了一系列保障机制,进一步打破部门壁垒,加速创新要素流动,推动创新人才积聚,壮大创新后备力量,实现了创新资源高效整合。
例如,2023年2月,该矿创新项目《复杂构造区巷道围岩双壳加固关键技术研究》,从选题要求、立项程序、项目实施、验收评价、创效推广等方面,经常村煤矿技术创新评审会严格细致把关、脱颖而出,得到评选最高分,并参与了山西省科学技术奖评选,获得了山西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该项目针对陷落柱、断层影响区域巷道围岩难控制问题,研发出了‘超前预注浆+巷道锚网索支护的锚固双壳结构的复合双壳结构加固技术’。该技术首次在2311皮顺和2302辅助运输顺槽进行了工业性试验,试验段巷道返修成本大大降低,共节约支护成本153.2万元;紧接着,在井下类似条件的巷道及硐室进行了推广应用,施工巷道约500米,节约支护成本1000余万元。项目累计节约支护成本1153.2万元,经济效益显著。”生产中心董飞说道。
“小技改”激发“大变量”
常村煤矿牢固树立“问题就是课题”的理念,进一步明确责任,规范流程,完善机制,强化考核,最大程度激发干部职工的创新活力,实现“人人愿创新、人人会创新、人人争创新”,促千帆竞发、集群发展。
“科技创新能加速企业的发展,进一步增加企业在市场的核心竞争力。科技创新项目不弱化的同时,小改小革更要继续加强。今天对机电设备的‘小技改’,也许会成为明天的‘擎天柱’。”该矿总工办主任范红斌介绍。
该矿更新队自主研制的“绑丝切割机”,机长1.47米、宽0.67米、高度0.8米,由电动机驱动,电动机带动变速箱转动,从而使得同一轴上的联轴器带动传动轴转动,最后将力传到刀具上,两刀片对向安装,反方向做功,利用中间夹角咬合达到绑丝切割的目的。相对于“砂轮切割机”,绑丝切割机具有安全系数高,工作效率快等特点,切割机最大工作效率为22000次/小时,无需更换切割片,且无烟尘、无异味、无飞溅、无毛刺,能切割8号到16号区间的各类铅丝、低碳钢等材料,充分满足了队组日常切割所需,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而此项小改小革,正服务于整个矿井。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推广,建设智能化矿井,离不开对各种设备的智能化改造。目前,“自制皮带切割机”“皮带机自动喷雾降尘装置”“单轨吊机车防撞防掉道装置更新改造”等一批小改小革项目正在常村煤矿推广应用,不仅简化了操作工序,提高了系统自动化程度,还保护了设备,延长了设备使用寿命。同时大大降低了职工的劳动强度和人身事故率,保障了职工的生命安全,减少了职工因主观因素导致的事故隐患,为矿井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