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机械手应用以来,不仅大大降低了职工劳动强度,而且操作简单易上手,只需轻轻一点就可以完成以前繁重的工作,机械化带来的效益效率真的是实实在在。”日前,记者跟随煤业公司潘二矿绞车一区区长樊启柏,来到位于该矿主井锅底仓联巷,亲眼看到了这台大家口中的机械手。
原来,该矿主井装载硐室受到历史设计影响,煤流装载各个环节均为敞开式设计,密闭性能差,井筒淋水较大、煤质不稳定、含矸量高、煤炭湿度大等多种因素影响往往造成井筒撒煤现象。“撒煤受重力作用,全部进入井底,由井筒内水流通过簸箕口流入锅底仓沉淀池,如果不及时清理,极易造成煤、水集聚导致堵眼、漫水事故,从而影响矿井安全生产。”坐在罐笼里,樊启柏向记者介绍道。
“那以前都是怎么清理的呢?”记者问道。“建井以来清理锅底仓主井撒煤一直使用人工挖的方式,即使用铁锹挖掘沉淀池内的积煤从而清淤,这样职工必须进入沉淀池内部,受到主井淋水影响,井筒内的积煤易发生串泄水煤冲入沉淀池从而造成安全事故,且一次清理需要6人,劳动强度大、工作环境恶劣,在生产方式转变以前一度成为我们工作的一大难点。”说到这,樊启柏似乎打开了话匣子。“随着企业这些年的不断革新,特别是提出有效发挥‘四个替代’的作用,我们基层也在思考,是否能用机械化的手段来解决这个难题呢?答案显而易见。”不知不觉中,我们已经来到了主井锅底仓联巷。
“看,这就是那台机械手。”随着手指的方向,记者看到了一台像是倒过来的挖掘机。“上面的跑道我们使用的是两道220#工字钢,跑道上是箱型跑车,由固定在巷帮侧的液压油缸实现箱型跑车的平移,手臂方面我们用的是修复好的废旧矿用小挖机机械臂及挖斗,并在挖斗两侧布置两个液压油缸并连接在箱型跑车下部的吊耳下,用于实现挖机臂的上下移动,那边是液压系统控制各个组件,不仅动力强劲,还能实现了连续化作业。”谈起设备,樊启柏如数家珍地说道。
“这个东西确实好啊,原本我以为现场肯定是又脏又乱,到处淤泥,现在看来,这个设备的效应真是可观。”“不仅如此,以前6个人忙活半天的工作,现在只需要1个人远程操作操作台控制挖机进行清淤即可,经济效益大大提升、工作效率大大提升、安全效应大大提升,真是‘一举三得’。”
“随着集团公司‘六效’体制机制不断完善,作为基层单位,我们更应该不断用生产方式的转变来激发矿井新活力,催生新动能,为企业发展行稳致远贡献力量。”望着那渐行渐远的背影,记者明白创新永远在路上,发展永无止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