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岩底板、巷道渗水、遇水泥化、煤层薄、煤层起伏大、断层丛生、局部煤层裂隙涌水和顶板裂隙发育……如果说复杂地质条件是制约涌鑫矿业公司高质量发展的“瓶颈”,那么开展智能快掘攻关,便是高质量发展的“开山神斧”。
功夫不负有心人,8月27日,涌鑫矿业公司用单班进尺16米、单日进尺32米,给出了答案。
深谋远虑 快掘从无到有的突破
随着“再造一个新榆北”的大幕徐徐拉开,涌鑫矿业公司担负起“做优存量”的重任。
煤炭生产,掘进先行。该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谢党虎看来,要想突破困劲,先要从解决采掘接续困境着手,而解决采掘涌鑫复杂地质条件下实现高效开采,快掘替换综掘这一步尤为重要,这既是落实上级决策部署的迫切需要,也是打造“小而精”的智能矿井,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现实之需。
今年,该公司紧随“再造一个新榆北”智能化快掘建设的大潮,结合地质条件及生产现状,引进了太原煤科院自主研发的EJM340/4-2型掘锚一体机智能快掘系统,并在安山煤矿综掘二队投入使用。该套装备具备“掘锚同步、立体交叉、平行作业、智能协同、远程操控”功能,具有破岩能力强、全断面一次成型、掘支运连续平行作业、自动截割与定向导航和多级协同控制的优点,在解决顶、帮支护作业可靠防护安全问题的同时,还可解决传统掘进机掘支无法平行作业问题。
从最早的EBZ-160型综掘机、EBZ-200型综掘机等各型号的悬臂式综掘机,逐步升级,一直发展到今天的快速掘进装备,实现了快掘从无到有的历史性跨越,迈出了高效掘进第一步。
全员提速 技术从粗到精的蜕变
“掘进用上‘新武器’,干活相比之前轻松不少,大家都更有干劲了。”安山煤矿综掘二队职工王金乾表示。现在井下掘进装备“鸟枪换炮”,让青年职工学习掌握了不少新知识、新技能,由于学习能力强、接受能力快,他还给自己的师傅当了回老师。
为实现职工技能熟练度与新装备的高度匹配,涌鑫矿业公司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强化职工培训。在引入掘锚一体机前,走进曹家滩、韩家湾煤矿进行深度调研,并选派6名检修人员前往厂家进行为期一个多月的实地学习,熟悉装备操作要领和方法。同时,将新装备安装过程作为职工学习充电的过程,邀请厂家人员进行现场组装培训,组织技术人员紧跟安装、调试现场,与厂家共同破解安装难题,让职工熟练掌握装备操作要领,真正做到会使用、会维护、会处理故障。
“有了‘藏器于身’的自信,更要有‘藏技于身’的自觉。只有熟练掌握装备的操作方法和性能,才能发挥装备的最大功效。”矿长雷旭轮说道。
针对掘进专业装备升级过程中的安全技术管理、人才保障等热点难点问题,该公司立足实际,强化职工对新装备、新工艺、新技术的培育,通过实景教学、视频教学、团队攻关、开放合作等形式,引导职工在学中干、干中学,做到每台装备都了如指掌。
技术革新 实力从量到质的飞跃
“由于新装备在适应井下现场生产环境和矿井复杂地质条件时还有些‘水土不服’,掘进进尺一度举步维艰,困难重重,无法按计划完成。”谈起快掘装备在调试生产期间的艰难,雷旭轮记忆尤深。
半个月以来,涌鑫矿业公司在试验的过程中坚持问题导向,结合安山煤矿3-1煤地质构造、周边采场情况及现场装备状况,加大技术攻关力度,将原有的沿煤层底板掘进改为沿煤层顶板破底掘进,有效减少工作面煤尘;优化支护工艺,经中国矿业大学专家教授现场论证,将锚杆由每排6根优化成5根,锚索由原来的矩形布置优化为三花布置,实现与锚杆液压钻臂的工艺贴合……最终量身定制该套快速掘进装备,成功破解无法发挥掘锚一体机卓越性能的窘境。
单班进尺16米,单日进尺32米,巷道断面一次成型、实现掘、支、运平行作业,掘进速度总体提高近一倍以上,后续仍有巨大提升空间。该公司自主选型配套快速掘进装备的成功运用,对于提高机械化水平、智慧化矿山建设、缓解采掘紧张接续、减员增效及减轻职工劳动强度有着深远的意义。
“就拿支护锚杆作业来说,以前支护锚杆需要7人协同才能完成,现在只需要4人;曾经人工支护一排需要20-30分钟,现在掘锚一体机支护只需要12-15分钟了,从综掘机截割一排的40分钟到掘锚一体机截割一排的12分钟,不仅时间极大地缩短,而且职工劳动效率提高了,最大限度的减轻人员劳动强度,提高了工程质量和操作的安全性。”
时光荏苒,征途浩瀚。涌鑫矿业公司在实践改进中单进水平正瞄准更高目标,生产效率提高势头不减。放眼未来,该公司将会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舍我其谁的使命感,自我加压的责任感,攻坚克难,勇往直前,继续抒写新的辉煌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