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以来,下峪口矿在智慧矿山建设上不断丰富其内涵,持续创新和完善安全管理基础体系,持续优化管理制度、管控程序和职工培训内容及方式,使安全责任得到层层落实,短板和弱项得到弥补,最大限度地堵住了职工安全行为的漏洞,以新颖、务实、严格的管控,有效防范和化解了安全隐患,消除了不安全因素。
煤矿井下安全,重在班组和个人。班组成员不仅仅要管好自己,还要监督其他工友的作业行为,从而达到共同安全。下峪口矿安全管理和技术人员共同研发的“班组安全网络建设体系管理”软件,已投入应用于井下生产各环节。该软件包括用户管理、系统管理、角色管理、安全生产标准维护、安全生产考核、报表分析、权限管理等七大模块。
考核人员通过手机终端即可随时查询当日考核结果,节省了人力、物力,提高了工作效率,提升了安全管控指数。这一创新办法的实施,实现了班组安全网络的精细管理、精简流程和精准考核,使安全责任制和网络小组考核得以有效融合,不仅提升了井下安全管控品质,也使职工得到实惠。
在该体系执行过程中,矿班组安全网络建设督导组及相关科室负责具体的指导、督导、检查和考核工作。矿上持续开展了评优评差活动,对优秀的区队、班组和较差的区队、班组给予奖励或处罚。此“体系”实施后,矿井安全持续好转,职工安全意识和安全行为明显改观和提升。
机电区安全网络第二小组组长、54岁的王向国,在手机上熟练地提交10月份班组考核数据后说:“企业为了安全而采取新的管理方法,不但提高了班组整体安全意识,而且在职工中营造了比学赶超的安全网络小组活动氛围,让小组成员拧成一股绳,既管住了自己,也监督了他人的作业行为。现在小组里的每个人都是安全人,都争着得积分赢大奖。”
施行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现场抽考,可以弥补职工安全知识的欠缺,丰富职工安全知识内涵。
该矿以全方位、立体式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为统领,以提高采掘、井辅区队职工自主管控风险、治理隐患为重点,以职工积极自主参与考核、带班人员现场随机抽查、安检部门重点抽查为主要手段,通过正向激励和反向惩戒相结合的强力举措,进一步增强了职工自主学习、自主管理、主动履职能力,形成正确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固本意识,确保岗位职工能从源头上管控风险,治理隐患,实现遏制重特大事故、杜绝零敲碎打事故的根本目的。
此项活动开展40余天来,井下共抽查336人次,地面员工主动背诵71人次。活动的开展有效提升了职工的学习力和安全意识,增强了职工的安全自我履职能力,从而确保了岗位人员辨识隐患、排查处置隐患的能力,矿井安全形势进一步稳中向好。
负责井口抽考点工作的马龙介绍说:“10月份职工参与抽考的积极性高了,尤其是安全检查队51岁的职工李根喜,从最初的支支吾吾背不完整,经过半个月的每天学习,达到了流利背诵。”
面对每天调度会上矿长对管理人员的抽考,智能化采煤队队长邓付奎说:“抽考是时刻提醒我们管理人员明确自己的安全职责。只有管理不断一级一层地深化,才能堵住安全思想行为上的漏洞。”
每一处隐患就像“地雷”一样,必须排除掉,才能确保人机安全。下峪口矿坚持“有隐患不生产”的原则,坚持做到排查隐患“十严禁”,即顶板管理五严禁,小线吊挂、淤泥清理、矿车修理三严禁,防水、防突二严禁。坚持每月风险研判,每旬隐患排查,每天整改通报,保证一线职工在安全环境中作业。
矿长每月两次主持召开专题会议,落实整改事项。矿上每旬开展一次全覆盖无死角无盲区、全系统各环节的安全隐患大排查。排查中由矿领导带队,各专业副总和部长负责组织,各部门技术员以上管理人员全程参与;按照井下和地面各条线路分工安排;各小组成员对照“一规程四细则”和“省煤矿安全六项标准规定”等规章标准,对井下作业现场、维修地点、标准化建设,以及地面生产和办公区域进行地毯式排查;对排查出的隐患立即停止作业进行整改,做到隐患当班处理。对排查出的重大隐患则对相关负责人进行严肃处理。通过全系统各环节安全大排查,全面消除各场所潜在的风险隐患,堵塞事故发生源头。
确保作业环境和班组人员安全,必须实施班组作业流程标准化管理。该矿在健全班组制度建设的同时,进一步健全了管理机制,规范了班组管理,实现班组工作标准化、作业步骤程序化、人机管理系统化。各区队班组以开展班组作业流程规范化管理为抓手,强化基础建设,不断提升班组管理水平。
党委书记李成在11月支部书记例会上强调:“在工作中,我们加入了企业文化元素,规范职工安全行为,才能夯实安全生产第一道防线。”矿制定了详细的班组标准化作业流程,明确了班前会流程、班前管理流程、班中管理流程、班后管理流程。各辅助区队做实做细班前礼仪事项程序,队干每个班前会上必须讲安全及安全防范措施和风险预想预防等。
智能化采煤队班前会上,职工李某结合岗位作了安全预想:“我进入工作面时应注意观察隅角瓦斯及两顺回顶存在的掉矸、垮落等现象;回撤单体时应注意顶板来压,及时补打戗柱。”煤机司机张某说:“开始工作前要先对本岗位进行确认,检查截齿、滚筒是否安全;冷却系统是否畅通,电器设备有无失爆,确认完后报告给班长,等待开机。”如有存在的隐患问题,将作为责任区队下个月的考题,以此增强干部职工的责任意识和安全意识。隐患不处理,不能开工作业。安全副矿长丁国平说:“安检员查出隐患,区队未能在规定时间内整改到位,就要立即停止作业。”
该矿矿长张杰说:“我们要总结经验,创新职工培训模式,培训教材不单单只是文字,要通过面对面分享、绘声绘色的语音、清晰的视频教材、抖音微信等手段,让职工学习和掌握安全知识。”
于是,下峪口矿创新推出职工培训系列形式——“问道”座谈交流会吸引职工。在传统教学培训方式的基础上,注入贯通式教学、研讨式教学、互动式教学新内容和新方法。教学由特邀导师经历分享、解答线上问题、学员提问交流等环节组成,结合安全、生产中心工作和职工关注的热点问题,以活跃的形式、多方法的融合,达到育人提质的目的。
该矿先后自编自制了PPT文案、语音广播、视频等培训教材,对职工进行与时俱进式的培训。每当职工坐上人车准备入井时,就会听到车载广播播放的安全知识;回到家可以从手机上随时看到矿上推送的安全培训视频;矿区的电子大屏等媒体随时滚动播放着安全题材的宣传片。“井下脱帽、未系安全帽绳、以安全帽当坐垫、粉尘空间里作业不佩戴口罩,这些行为都是不规范的。以前我也有过这样的行为,以后绝不会有了。”掘进一区职工王某说。
“微课堂”让安全知识入脑入心。有的基层区队或班组开启了“微课堂”培训模式,在工作现场,就某一两个问题随时召集职工,让技术员或班组长进行五分钟培训讲解,把“问题”当教材,现场讲解和处置,有效解决了怎么干和为什么这样干的问题。综采车间工人张某说:“在作业现场开展技能知识短时间的培训和指导,既不影响生产,又能从实践中学到知识,边工作边培训,一举两得。”
掘进一区队干部说:“矿上有关部门在手机上推送的微型安全警示片,很短很灵活,但工人们都爱看,因为它直观,有较强的教育力,使职工容易接受。”真人演绎“三违”,职工感同身受。宣传部门依据《“三违”行为界定及等级划分规定》,将近千种不安全行为,整理编排成安全培训教材。为了让职工身临其境地了解“三违”行为,结合系统、岗位、工种等因素,精心策划,通过真人演绎、井下现场还原、微视频等形式,让职工受到教育。除此,矿上还创新开展了每周三次内部培训、四大实训基地实操教学培训、每月职工夜校大讲堂等,不断加强职工安全教育和专业技能培训提升,最终实现零“三违”目标。
实行“三违”帮教过五关教育。职工一旦出现“三违”,必须停工,进入帮教环节。在接受职校为其量身制定的培训教育之后,要到安全监察部、纪委、人力资源、工会等多个部门盖章,每到一个部门,部室接待人员要与其谈话,使“三违”者思想上再次受到教育,并表示愿意走进区队班前会现身说法,做出再不“三违”的承诺。这个流程走完之后,“三违”人员好似经历了一次心灵的洗礼。与此同时,家属协管会的妇女要深入到“三违”人员家中进行走访谈心和帮教。
为了把“安全”这项大事情做实做细,下峪口矿领导班子成员用睿智的发展战略眼光和独特的才智,开启了煤矿职工安全教育的创新路径。他们的言行和魅力感染着全矿干部职工,积极投身到矿井整体的转型升级和高质发展中,创新的管理举措,全员同心协力的努力,必将构建起安全的防护网,也必将谱写出一曲龙门新传奇。(马麦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