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企业的“三员”通常是指劳动定额员、设备管理员和验收员。“通过不断强化‘三员’管理工作,‘三员’作用明显提升,与上月相比,劳动效率提升2.64%、机电设备影响率下降了26.5%、杜绝了工程质量不合格项目。”金桥煤矿劳动人事科科长王亮说道。
今年以来,金桥煤矿多管齐下,持续发力,通过规范日常工作流程、强化沟通交流与信息反馈、建立常态化工作机制,不断提升“三员”管理的工作水平,“三员”管理逐步标准化、科学化、规范化。
完善机构建设,配齐三员队伍
该矿成立了“三员”管理组织机构,明确了各级管理职责,狠抓定额员、设备管理员和验收员管理,出台“三员”管理考核办法,明确人员配置标准及准入、退出考核机制。5月份,针对“三员”配备不足的实际问题,本着“精简、高效、务实”和择优录取的原则,由该矿劳动人事科牵头,联合机电技术科及各采掘区队,采用公开选聘的形式配齐配强了“三员”队伍。
加强硬件建设,推动规范管理
为便于“三员”工作的开展,金桥煤矿首先加强阵地建设。今年6月份,设置了“三员管理工作室”,配备专用档案橱、投屏设备、会议桌等硬件设施,方便召开会议、资料存放、培训学习和成果展示。同时,按照“一员一柜”原则,规范“三员”工作档案的管理,统一配置档案盒,统一制定各类台账模板,分区分类摆放各类档案资料。持续夯实档案业务基础,以便第一时间能够进行档案查找、调阅。“现在矿领导高度重视我们三员的工作,为我们准备了高标准的会议室,我们现在的办公更加方便高效了”定额员李辰刚说道。
金桥煤矿采用每旬定额例会集中学和日常自主学相结合的形式,由各牵头单位负责,学习传达上级文件精神和业务技能知识,全方位提升“三员”业务水平和履职尽责能力,充分发挥“三员”在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中的积极作用。
建立“三员”管理三级例会制度,强化“三员”之间沟通交流与信息反馈机制。按照工作职责及管理权限,工作例会分为“矿级层面、部门层面、员级层面”三级。“矿级层面”工作例会每月召开一次,主要研究“三员”管理重大事项,指导建立工作规划;“部门层面”工作例会每旬召开一次,制定“三员”工作具体方案,解决工作中的难点、卡点;“员级层面”工作例会每周召开一次,具体落实工作措施,总结反馈工作开展情况。
定额员按照每人每月下井不低于18次、现场盯靠不低于4次、修订或新增定额不低于5个的标准,加强现场盯靠力度。通过前期工作,结合矿井实际,总结推行劳动定额“七步”工作法,通过现场写实、查找问题、分析原因、调整建议、沟通反馈、组织实施、成果提炼七个步骤,最终达到劳动组织持续优化、定额标准科学合理、人员岗位精简高效、劳动效率不断提升的目的。设备管理员按照“化整为零”工作法,“化”即细化检查区域和检查参与人员,做到全覆盖、无死角,杜绝检查流于形式;“整”即整体推进,即查即整,对查出的问题立即整改,整改完成后第一时间检查闭合;“零”即对失爆等重大安全隐患采取“零容忍”的态度,坚决做到机电设备“零失爆”。验收员加强现场履职尽责落实。狠抓现场动态操作,针对设备操作不当影响生产等问题,严格进行考核,以严惩的措施,督促职工精心操作,确保生产接续正常。严抓放煤过程管控,严格考核掘进巷道现场质量,确保资源回收,原煤“颗粒归仓”。同时,加强物料回收复用工作,生产过程中,小到一颗螺丝钉、一个U型卡,大到一根工字钢等生产用材料,做好超前预判、超前保护,减少对材料的损坏,提高材料的复用率,减少新生产材料的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