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的北疆,热浪滚滚,地表温度接近50摄氏度。
记者来到位于塔城地区和什托洛盖镇东戈壁深处的红山能源公司建设现场,映入眼帘的却是一派火热的劳动场景:地面上,塔吊巨臂挥舞于翠绿色的楼体防护网间,运输车辆一刻不停地做好“后勤”;百米井下的现场显示在调度指挥中心大屏上,4台大型机械化掘进设备开足马力,不断刷新着全岩巷道月度进尺纪录……
“大家动作麻利点,争取早到现场早开工。”“把水带充足,再检查一下防暑药都带上了吗!”……清晨六点,天刚蒙蒙亮,华美建投集团长城基础公司物测公司副经理任超就催促着放线队员抓紧收拾好勘探设备,装车前往位于风井的勘探现场,进行首采区三维地震勘探的放线准备工作。
皮卡车疾驰在戈壁滩上,不一会儿功夫就来到勘探现场。放线员闫大华跳下车来,从后备箱取出一捆电缆线。他指着电缆线笑着对记者说:“来!小伙子试试。”记者掂了掂重量,“至少有三十斤吧!”话音未落,只见闫大华扎开马步,俯下身子,双臂用力,大喝一声“起!”,便将电缆线扛在肩上。
“趁温度还没升上去多干一点,要是拖到中午咱都变成‘烧烤’喽!”与闫大华搭班子的王国君在一旁检查电缆线完好后打趣道。两人互相配合,一人在前放线,一人在后标点。记者跟在他们身后,仅仅在沙地里走了一小段,就已经汗流浃背。
随着时间的推移,身下的影子逐渐缩小至脚边,翻滚的热浪中,眼前一望无际的地平线已被热浪扭曲到变形。但放线人员早已顾不上这些,任由汗水在通红的皮肤上流淌,在橘红色的工服上留下层层叠叠白霜般的汗渍。
“给你们带来了冰糕和西瓜,天气这么热,快吃一点消消暑。”红山能源公司的工作人员带着防暑降温品来到现场,“大伙儿都累了吧,快来歇歇脚。”吃着冰凉的雪糕,听着暖心的话语,大伙的心是凉爽的。
经过短暂的休息调整,队员们的体力得到恢复。“俺们就像矿山的‘眼睛’,采集的地质数据对于接下来的钻井施工而言十分关键宝贵,为了矿井早日投产,我们得争分夺秒!”说话间,闫大华不由加快了脚步。
傍晚,夕阳西照,戈壁滩上没有了白天的灼热,结束了一天工作的放线队员们回到宿舍洗上一场热水澡,三三两两坐在楼下品尝着西瓜,乘凉聊天。一丝凉风吹过,让大伙顿感惬意舒适。
望着初具规模的红山能源公司,现代化的综合办公楼和联合建筑楼已基本竣工,光洁一新的深红色外墙与夕阳交相辉映,一座年产能300万吨的红色矿山正在这大漠深处、创业热土上快速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