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疫情防控工作进入关键时期、吃劲阶段。面对严峻复杂的疫情形势,古城煤矿以守土有责的担当和坚决果断的措施,坚持精准化、规范化、科学化的疫情防控措施,紧盯管控要点、紧抓防控关键,持续优化疫情防控各项措施,坚决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
我矿将矿井划分副井、主井、鲍店、桃园四大场区,在此基础上按照功能和性质又将各场区划分为二十余个管控区域,在管控区域下按照责任划分设置七十余个管理单元,再加上区域负责人、单元的责任人以及区域单元所管控的人员,构建起一张范围全覆盖、责任全覆盖、人员全覆盖的疫情防控全覆盖网络,形成了大网格包含小单元、小单元支撑大网格的精准化网格管理模式,持续用“小网格”守牢“大防线”。
不仅如此,在加强对各类信息的梳理汇总和信息反馈方面,网格化管理仍然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作为每日疫情防控工作的总结和统计,矿党建调度和职防部每日都需制作《古城煤矿疫情防控日报表》,其中11大项、80余小项,近300余条信息都需要完成汇总工作,工作量十分庞大。自网格化管理方式运行以来,每日网格中的各场区、区域以及单元将各自管辖范围的信息完成核实汇总,然后进行上报,形成了上下联动、信息互通、相互协同的疫情防控信息处理方式。
除此之外,网格化管理的优势还体现在责任落实方面。区域负责人、单元的责任人在网格化管理的模式下,都分到了自己的“责任田”,拥有了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各党支部书记、区域负责人、单元责任人化身“网格员”,扎根于“责任田”中,积极深入基层,广泛开展政策解读、谈心谈话、疫情防控监督等工作,持续构建政策宣传到位、人员信息全面、管控措施严密、服务保障贴心为一体的管控体系。
为进一步巩固疫情防控成果,有效发挥“哨点”作用,及时发现传染源,降低疫情扩散风险,古城煤矿通过优化设置点位、动态调整人流及时段等举措,在最大程度上为职工提供方便的同时,大大缩短了采样时间,确保了采样工作快速高效运转。
为满足矿区广大职工的核酸检测需求,我矿在副井区域分时段设置了包含职工之家二楼以及联建楼大厅两个核酸采样点,并根据采集人员的流量随时启用备用检测组。与此同时,我矿针对主井区域、鲍店以及桃园工区远离副井的实际情况,实行“三备一采”制流动核酸检测工作法,确保每位职工“应检尽检”。
在面临核酸检测工作量增加、核酸检测人员数量出现不足时,该矿40名青年志愿者主动请战,在经过系统、全面的培训、考试、持证后,古城“大白”奔赴防疫第一线,全身心投入到核酸检测工作中,极大地充实了核酸检测队伍,提升了矿井核酸检测能力。
在每个核酸采样点,还有党员先锋岗、后勤服务队等多方力量的参与,他们迅速响应、主动靠前、担当作为,认真引导帮助广大职工提前扫码、有序排队,做到分工明确、衔接顺畅、措施到位,大大提高了全员核酸检测的效率。截至目前,我矿已有近百名党员干部参与到核酸检测工作,切实将“我为群众办实事”的庄严承诺转化为抗疫工作的实际行动,持续构筑起坚实的疫情防控“堡垒”。在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过程,涌现出一批优秀典型,包括有疫情防控的“数据库”党建调度主任郭少波、疫情防控的“先锋将”职防部部长栗学平、疫情防控的“守门员”保卫部部长郭建超、疫情防控的“实在人”行政党支部书记王小伟、疫情防控的“冲锋员”青年团干梁慧卿等优秀代表。
科学化住宿调整 阻断传播链条
为进一步落实精准化疫情防控措施,切实阻断疫情传播链条,有效强化生活密集区人员管控力度,古城煤矿充分吸取各地疫情防控经验和教训,将宿舍管理与防疫措施的进行高度融合,实现矿区疫情防控全链条中生活区环节精准防控,筑牢疫情“防火墙”,切实保障广大职工群众的生命安全。
矿生活服务部针对宿舍楼原先各单位人员分散居住、宿舍资源浪费、人员信息不完善、人员管控难度大的实际情况,结合全面推行的精益化管理要求,依据集中性的原则,按照各统、各单位人员集中居住的原则,制定了《宿舍精益化管理推进方案》,对不同部门、不同班次的职工进行调整,确保宿舍空间和资源在合理优化和合理利用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生活密集区人员管控方式。
与此同时,为切实用好联系群众“传家宝”,激发广大职工干事创业“新动力”,本次调整特别将各支部的书记以及各单位负责人与职工同楼层进行调整,切实拉近领导干部与职工的距离,动态了解广大职工的工作、生活等方面情况,精准掌握职工诉求,切实做好职工的“贴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