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庄煤业公司以可持续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将集团公司精益管理理念融入日常、抓在经常,坚持质量为基、效益为要,狠抓煤质增收和降本增效,凝聚全员智慧深挖内潜,为企业高起点上更上层楼蓄势赋能。
严抓细管强煤质。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局势,公司牢固树立“保煤质就是保市场”的理念,坚持抓源头、管过程、盯细节,持续抓好煤质管控。作为矿井煤质管理的牵头单位,公司调度指挥部煤质管理办公室每天根据煤质化验结果,结合井下原煤变化,与洗选单位进行沟通协调,对配煤比例进行实时调整。持续强化采掘阶段的煤质管理,根据每周煤质预测预报,及时向综采队组交底,技术人员进队组、去现场,加强一线技术指导,切实解决生产中影响煤质的技术问题,不断提升入洗效率,为外运商品煤批批合格打好坚实基础。
在开展煤质化验和预测预报的同时,公司修订完善了《煤质管理办法》《井下煤仓、煤流系统管理制度》,确保煤质管控有据可依、有章可循,以健全完善的制度释放生产活力。全面推行清单化巡查、表格化管理、闭环式管控,持续推进煤质源头管理和过程管控。成立煤质监察小分队,在煤炭生产、运输环节进行不定时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坚决杜绝矸石、铁器等上皮带,造成“二次污染”。
在此基础上,将煤质工作纳入“三违”考核范围,每旬下发煤质通报,涉及煤质隐患的单位和个人要与绩效考核、安全诚信考核挂钩,着力构建层层负责、环环相扣的管理机制,进一步消除干部职工重产量、轻质量的思想意识,切实提高全员、全方位、全过程抓煤质、保煤质、提煤质的自觉性和积极性,确保商品煤各项指标实时受控、动态达标,以高品质赢得市场信誉。
变废为宝深挖潜。在公司张店风井,二号主扇机房通风机稀油站冷却系统效果不佳的状况始终令人头疼。该风井位于矿区一公里以外,无供水管路,每三天就需要水车为水池补水,不仅耗费人力物力,更重要的是水冷却效果不佳,主通风机轴承箱和主电机轴承油温居高不下,长此以往将大大缩短设备使用寿命。为此,公司地面运行工区技术骨干迎难而上,在原有稀油站水冷却系统基础上增加外置散热器,油泵将稀油站的油抽入到散热器内,通过轴流风扇提高冷却效果,让难题迎刃而解。
为最大限度降低生产成本,公司大力实施废旧材料“再上岗”行动,组织井下一二线队组自行修复皮带架、缓冲架及井下电缆、液压支柱、风动工具等。针对多年来矿井液压支架需要外委维修费用居高不下的实际,制订相应奖励制度,组织技术骨干靶向攻关,使外委项目大幅减少。
抽调专业人员组成检修小组,鼓励队组利用废旧角铁、钢板、护网自行设计焊接机组防护罩。同时,每年抽调队组职工到机电修配厂进行基本维修知识培训,练就维修绝活绝技,做到小故障井下自修,大故障矿内检修,从源头把控维修成本,提升各基层队组的降耗增收能力。
全员创新攻难关。广泛开展群众性创新创造“金点子”征集活动,成立专项管理领导组,加大奖励力度,降低入选“门槛”,提高全员勤于思考、勇于创新、乐于奉献的积极性,营造成功就在脚下、人人都能创新的浓厚氛围。
围绕企业安全发展、生产效率、经营管理等方面提效增效,公司每半年开展一次“五小”成果奖和技术进步奖评比活动,根据应用效果给予奖励。公司坚持对标行业一流,积极加大新工艺、新技术、新装备的推广应用力度,将优秀成果和技术专利在公司及时推广应用,提高矿井生产效率。自制锯齿状半封闭式钻杆打捞工具,大大提高了定向钻孔事故处理效率。引进高压变频调速一体机,对刮板机、破碎机、转载机进行改造升级,实现了启停平稳,减少了断链故障,提高了生产效率。在井下皮带变频驱动器冷却水前端安装减压阀,可灵活操控冷却水压力,提高变频器运行效率……一项项技术创新成果,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技术保障。
张姣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