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5日,在伊吾广汇矿业有限公司维修车间内开展的钳工比赛中,冉亚洲正在进行钳工作业。 □李春军摄□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胡大敏
“冉工,联轴器出故障了,你快来看看吧。”6月9日,正在煤矿破碎站巡检的冉亚洲挂了电话,匆匆赶往现场。
冉亚洲是伊吾广汇矿业有限公司的一名技术人员。15年煤矿机修钳工工作经历,让他成长为排除煤矿大型机器设备故障的专家。
2007年,冉亚洲应聘到广汇矿业有限公司,当了一名钳工。虽然在学校学的是机电维修,但初入这行他几乎没有实际操作经验。当师傅让他拿一颗最小的螺丝、一个大号扳手时,他完全分不清螺丝、扳手的大小。“师傅耐心地跟我说,认识各类型号的机械工具,才能进行实践操作。”冉亚洲说。
在此后的时间里,他痴迷于了解各类机械装备,并开始实践操作。不断练习中,冉亚洲发现自己对钳工很感兴趣。锉刀是钳工的主要工具,常年锉削、锯切、划线、钻削,他的钳工操作技术日益精湛,成为公司钳工骨干。2013年,他参加哈密市职业技能大赛,在钳工比赛中荣获一等奖。
“考试题目是将两块长宽各10厘米的铁块,锉出一个燕尾槽,再合在一起。我锉出的燕尾槽,在配合度、紧密度、平整度等30多个考核指标里,都是第一。”冉亚洲说。
随着企业发展,公司不断引进大型机械设备,冉亚洲也从钳工转型为大型机械设备维修工。2016年,公司引进5套煤炭加工的破碎站,这是煤矿的主要生产设备,冉亚洲的工作也开始围绕这些“宝贝”转。
破碎站由刮板、破碎机、振动筛、传送带组成。这些设备有多大?冉亚洲说,传送带长5公里,一套破碎系统比一栋6层楼还高。这些大型设备价值一个多亿,连在一起,有100多个重要部位、上千个零件。一旦出现故障,需要维修人员在最短时间找准问题,并进行维修。这些年,通过不断学习和检修实践,冉亚洲对破碎站的了解程度,就像一个多年相知的老朋友。“现在设备出现故障,只要说出大概位置,我就基本能预判是什么部位出了问题。”冉亚洲说,这是多年对机器设备各种故障诊断和职业悟性得出的经验。
虽然经验很足,但不是大型设备所有的疑难杂症都能顺利排除。一次,破碎站振动筛里的激振器集体“生病”罢工了,冉亚洲和工作室技术攻关小组,花了十多天都没有解决问题。“当时很泄气,觉得没法解决,打算放弃。”冉亚洲说,但不服输的性格,让他继续带领团队找问题。半个月后,他和团队终于发现,是激振器里的黄油凝固无法散热,导致温度升高后激振器无法运转。“经过研究决定,我们把润滑油灌入激振器,并安装散热器,最终激振器温度降下来,运转正常。”这一项技术,也成为公司一项重要的技改项目得到推广。
自工作至今,冉亚洲先后对设备进行维修、保养500余次,应急抢修350余次,保障了煤矿设备的稳定性。
娴熟的机器设备修理技术,给冉亚洲带来更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2020年,公司成立了“冉亚洲机修钳工技能大师工作室”,工作室被列入2020年自治区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名单。2021年冉亚洲考取了机修钳工高级技师。
目前,工作室有20多名成员,都是公司技术骨干,工作室成了公司大型设备故障排除的核心团队。如今,煤矿上机器出了小问题,只需找维修班组就能解决。
“我相信会有更多的机修钳工技术越来越好,团队越来越壮大,一起为企业发展贡献力量。”冉亚洲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