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企业深化改革与创新发展的关键时期,每一次技术突破、每一项创新成果都成为突破发展瓶颈的关键力量。销售公司、运输部生产技术部副部长侯广莹,这位扎根电力机车维修一线三十年的创新先锋用实际行动诠释着责任与担当,凭借卓越成绩成为企业创新发展的典范。
1992年,从黑龙江省冶金工业学校毕业的侯广莹踏入企业,便面临首台标准轨距电力机车无技术资料、无检修工艺、无工装设备的“三无”困境。但这位怀揣电气自动化专业知识的年轻人毫不退缩,白天,他抱着万用表蹲在机车下细致记录数据;夜晚,他对照电力机车工作原理精心手绘图纸、制定检修规程,开启了电力机车维修领域的奋斗之路。
在电力机车牵引电机大修工作起步阶段,面对无图纸资料的艰难局面,侯广莹凭借过硬的专业素养独立完成了牵引电机换向器全自动氩弧焊设备调试及氩气自动程序控制改进等技术攻关。这项创新成果不仅显著提升了焊接质量、保障电机运行质量与使用寿命,还大幅节约了氩气用量、杜绝换向器开路断路故障,为企业节省了大量设备采购与维修费用。
当企业因牵引电机频繁故障面临高额维修成本与运输停滞危机时,侯广莹大胆提议由销售公司、运输部检修厂自行修复电机,并迅速制定修复方案,带领团队驻扎车间,反复试验浸漆工艺,成功把每组线圈成本从1.8万元降至0.4万元,单台电机大修费用从35万元降至11万元,故障次数从月均20次减至1次,彻底攻克了牵引电机维修的难题,为矿区铁路运输安全畅通提供了坚实保障。
面对设备老化、资金短缺等困境,侯广莹充分发挥专业优势,主导多项设备更新改造,改进检修厂电修车间的64吨重型吊车,不仅为公司节省了资金,还消除了重大故障隐患;针对矿区铁路电力机车因设计缺陷频发故障的问题,潜心钻研,历经半年的论证和试验,成功设计改进方案并推广应用,填补了公司电力机车检修工艺的空白。
三十余载春秋,侯广莹以匠心坚守岗位,用二十余项技术革新成果助力企业扭亏脱困、高质量发展,用智慧与汗水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激励着职工在创新发展道路上奋勇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