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规程是煤矿生产的“生命线”,其科学性与适用性直接关系到安全生产的根基。为进一步提升规程措施的科学性、严谨性和实用性,我矿近期开展了“安监员给规程措施挑错”活动,从实践中找漏洞、在细节中提建议,让规程更贴合生产实际,更具“实战力”,为安全生产筑牢“精准防线”。

“这条掘进工作面过断层的措施里,对顶板临时支护的要求不够具体,应该明确最小空顶距和支护材料规格。”掘进安监员王宁拿着规程措施,指着其中一条向同事们解释自己的“挑错”理由。这一幕,正是我矿开展“安监员给规程措施挑错”活动的生动缩影。为让“挑错”更具针对性,安监部要求每位安监员带着问题下井,将规程条款与现场实际逐一对照,在“挑错”过程中,坚持“问题从现场来、解决方案到现场去”,围绕“现场是否可行、标准是否最新、风险是否覆盖”三大核心,对井下采掘、机电、运输等12个专业的规程逐一“过筛子”,以“找茬”的眼光、“较真”的态度,对每一条款、每一项数据进行精准“把脉”,为矿井安全生产筑牢了“第一道防线”。
在3309综放工作面,他们仔细查看采煤工艺是否符合规程措施要求,顶板支护是否到位,建议增加补充条款;在2307掘进头,他们注意到防尘喷雾安装高度的标准未区分巷道断面大小,提出按断面尺寸设定标准;安监员深入到各个生产环节,对照规程措施逐一检查现场作业情况,他们认真做好记录,并详细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和可能带来的后果。“以前规程措施没有认真细看,这次为了‘挑错’,自己逐条研读,没想到还真发现了不少问题。现在我对规程措施的理解更深了,监督更具有说服力。”采煤安监员孙长磊感慨道。通过此次活动,安监员们深刻认识到规程措施是保障安全生产的关键“法宝”,只有精准执行、严格落实,才能筑牢安全防线,守护职工生命安全。有的安监员还主动查阅大量的资料为规程措施的优化提供更科学、更合理的建议,让规程措施真正贴合实际,成为保障安全的“硬杠杠”。
安监员们凭借其丰富的现场经验,提出了大量宝贵意见:修正不切实际的参数:2307除尘风机风速设定值过高,在实际中难以达到且能耗巨大,建议调整为更符合现场条件的合理值。补充关键安全细节:-335设备硐室,安监员提出应补充吊装作业时人员的安全站位图,避免了因指挥盲区可能引发的机械伤害。优化作业流程:-335梭式矿车集中出矸,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提高了作业效率。通过活动的开展,有效提升了规程措施的质量和现场执行力。为激发安监员的积极性,我矿建立了“挑错—验证—反馈—修订”的闭环机制:对合理建议,安全监察部负责收集、汇总挑错问题及合理化建议,直接反馈至编制单位进行修订,安全监察部定期在调度会上通过“低标准、低境界”平台对挑错问题进行曝光。同时,各工区及时将修订后的规程措施要求下发到各班组,通过班前会、微课堂等方式讲解变化要点,确保职工理解掌握。为扩大活动影响力,煤矿同步开展“挑挑错奖励”,对矿采纳的优质建议,给予50-200元奖励。
规程“挑错”,挑的是隐患,聚的是智慧,强的是根基。我矿以这种“较真”的态度,让作业规程从“纸上条文”变成“实战指南”,让安监员在参与中提升专业技能,让“学规程、查漏洞、保安全”成为常态,不仅为安全生产筑牢了制度防线,更激发了安全监管的针对性。下一步,我矿将持续深化这一活动,建立健全问题反馈和处理机制,确保发现的问题能够及时得到解决,不断提高规程措施的质量和水平,让作业规程始终跟上生产发展的步伐,让每一个细节都经得起安全的检验,为矿井安全发展提供坚实的技术保障。
文/图丨李立新(安全监察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