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鹿洼煤矿运输工区,机电维修班与矿车班门前一度是令人头疼的“老大难”区域:路面车辆川流不息,扬尘问题长期存在;炎炎夏日,职工连一处遮阴之地都难觅;枯燥单调的环境更是多年未有改观。如今,一场悄然展开的“绿色革命”,正重塑这一角落的面貌,成为矿区环境提升和创新创效的生动缩影。
打破“惯性思维”,激活绿色动能。长期以来,该区域环境改善难度大、变化小,陷入了“维持现状”的惯性循环。在打造绿色矿山、生态矿区的宏大背景下,运输工区主动出击,向老旧场景“开刀”,一场别开生面的“添绿焕新”行动随即拉开帷幕。维修人员化身“跨界工匠”,利用闲暇时间手工砌筑花池。他们量尺定位、精准施工,将机电维修的专业严谨融入每一砖一石之间。花池成型后,填土、种植、养护一气呵成:冬青浓郁,竹影婆娑,为曾经沉闷的门前空间注入了勃勃生机。
这抹绿色,不仅打破了多年的视觉单调,更以“零外采投入”的方式,实践了“小创意带来大改变”的节约理念,实现了环境美化与降本增效的“双赢”。
创新自制喷淋系统,精准攻克扬尘与高温。面对扬尘漫天、暑热难耐等影响作业环境的“老问题”,运输工区并未走“花钱买设备”的常规路,而是以实用主义为导向,自主设计、就地取材,创新打造了一套实用高效的喷淋降尘装置。
这套系统充分利用废旧资源:废弃镀锌管切割成输水支管,胶管改造成连接通道,低成本微喷头经过焊接组合,构成了整个装置核心结构。它不耗电、不占地,仅靠管径压力即可实现自然水压驱动,搭配手动阀门实现喷淋开关的灵活调控,精准覆盖车流密集区域及周边作业面。喷雾如纱,不仅有效抑制扬尘,还在高温天气中显著降低地表温度,为户外作业人员送去一份清凉,也为新栽绿植提供了水源保障。整个系统投入成本不足市售设备的三成,却真正解决了“灰尘大”“高温苦”这两大难题,堪称“花小钱、办大事”的典范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