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扫一扫打开手机网站

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2010年神华骆驼山“3·1”特别重大透水事故

矿山安全网矿山安全网
2024-11-05 11:43
阅读(0)
分享

一、事故时间:2010年3月1日7时20分二、事故地点:16#煤回风大巷掘进工作面三、事故伤亡情况:32人死亡、7人受伤四、事故经过:3月1日7时30分,承建单位陕西煤建公司掘进队杨某等16名工人下班后从作业面返回停车场时,发现停车场有没靴深的积水,在不到一分钟的时间水位就上涨到1米左右(据后来估算本次事故涌水量在起初最大时达7.2万立方米/时)。发现异常后

一、事故时间2010年3月1日7时20分

二、事故地点:16#煤回风大巷掘进工作

三、事故伤亡情况:32人死亡、7人受伤

四、事故经过:

3月1日7时30分,承建单位陕西煤建公司掘进队杨某等16名工人下班后从作业面返回停车场时,发现停车场有没靴深的积水,在不到一分钟的时间水位就上涨到1米左右(据后来估算本次事故涌水量在起初最大时达7.2万立方米/时)。发现异常后,他们立即撤回作业面调度室汇报了情况,此时是7时40分。在调度室指挥下,这几名工人顺着回风巷道往立井方向跑,但到了立井发现并无可供攀爬的设施,这时水势已经越来越大,突然一个大浪袭来,八名工人顿时没了身影,剩下的工人赶紧抓住漂浮的木板、原木等物漂浮在井筒中,在水中坚持了4个小时后获救,不幸的是其中一名工人因连续呛水最终未能保住生命。事故发生后,国务院国资委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内蒙自治区党委、政府,乌海市委市政府和神华集团的领导立即赶赴现场,成立了现场救援领导小组,展开救援工作。在经过14天、2万多人次的营救后,未发现井下受困人员及生命迹象。经国家矿山医疗中心和抢险救援指挥部医疗组专家反复研究认为,井下被困人员已无生还可能,于3月14日停止了搜救工作。至此当班井下共有作业人员77名,事故发生后经抢险营救46人,死亡32人(其中1人经抢救无效死亡)。后开展井下水源封堵工程,截止5月10日,本次救援累计钻孔20个,进尺5874米,排水144万立方米,注浆堵水共注入浆料8384立方米

微信截图_20241105114439

五、事故原因

(一)直接原因

16#煤回风大巷掘进工作面遇煤层下方隐伏陷落柱,在承压水和采动应力作用下,承压水突破隔水带形成导水通道,导致奥灰水从煤层底板涌出,造成此次事故。

(二)间接原因

1.该矿地质勘探资料与实际水文地质情况有差异,对奥灰水防治工作认识和措施不到位。该矿地质资料显示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建设、施工、监理、设计等单位思想麻痹大意,尤其是该矿2007年12月轨道大巷发生奥灰水涌水淹井

后,未引起相关单位的高度重视,没有采取有针对性的奥灰水防措施

2.矿井建设施工中的探放水措施不落实,没有严格执行先探后掘、有疑必探的规定,发生事故的掘进工作作业规程没有制

探放水方案,在实际施工中没有配备探放水设备,掘进过程中没有采取超前探放水措施

3.没有严格执行煤矿企业负责人和生产经营管理人员带班下井的规定,应急处置工作不果断、不及时。掘进工作面施工过程中,在出现炮眼喷水、工作面片邦、附近巷道底鼓等透水征兆约一个半小时的时间里,未立即采取断电、撤人措施,继续进行抽排水作业,最终酿成特别重大事故。所有这些,都充分暴露出企业安全生产责任不落实、安全管理不严格、隐患排查治理不认真和抢工期、赶进度等突出问题。

六、防范措施

1.煤矿企业和煤矿建设施工单位要认真贯彻《煤矿防治水则》,要采用适合本矿井的物探、钻探等手段,查明矿井范围内的隐伏导水构造及地下含水层基本情况,准确掌握矿井水患情况。对受采掘影响的隐伏导水构造要及时处理,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采掘工作面物探不能代替钻探,存在异常必须进行打钻探放水。发现有透水预兆时,必须立即撤出受威胁区域的所有人员;

2.全面提升煤矿安全保障能力。要根据矿井主要水害类型和可能发生的水害事故,制定水害应急救援预案和现处置方案储备足够的抢险排水设备和材料,并每年进行1次救灾演练;

3.煤矿企业要定期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职工解矿井存在的水害威胁类型,及发生水害水害事故应急处置方式。其实提高职工安全意识,增强职工的自保和互保能力。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矿山安全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ksaqw.com/news/18900.html

打赏 0
标签: clean xss
分享

发表评论

广告

广告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898-888816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