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文明而驰,沐清风前行。走进常村煤矿,文明标语随处可见,办公场所秩序井然,志愿服务蔚然成风……矿山文明,见微知著。
近年来,常村煤矿以巩固全国文明单位为契机,在细节上做文章,在细微处见功夫,一系列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润物细无声地改变着矿区面貌,文明创建工作焕发出蓬勃生机,一幅以“文明”为底色的矿区和谐发展画卷徐徐展开。
“现在大家看到的3D建模图,就是悬臂式纵轴掘进机的内部构造。”在综掘一(3)队会议室的大屏幕上,正在播放着队组“私人订制”的微课,这是常村煤矿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技能专家志愿服务队”根据队组需求,量身打造的“微课堂”。同时,在安全心理咨询中心个体咨询室内,心理辅导志愿队的尚丽芳正在对工伤后的清煤工王师傅进行一对一的心理疏导。
“在常村煤矿,新时代文明实践不是另起炉灶,而是盘活存量,做优增量。坚持激活、整合、下沉、共享,把各方面的资源整合起来,根据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需要和员工需求再配置、再优化。”该矿党委宣传部工作人员介绍。通过整合资源,一张由1个实践站点、3大工作目标、3个建设指标体系、4大平台、8个基地、10支志愿队伍密织的“文明实践网”逐步形成,成为了该矿新时代文明实践的阵地和枢纽,让文明实践的触角延伸到每个角落。
文明责在养成,重在实践。为使志愿服务更有温度,该矿还坚持“问需于员工、为员工服务”理念,通过扎实推进“一月一主题”“一队一特色”文明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将员工“所需”和各级文明实践阵地及志愿服务队伍“所能”结合起来,实现由“分散找员工”到“集中服务员工”的转变,让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成为传播文明、传递爱心的新模式。聚焦重点人群,通过“员工点单+中心派单+志愿队接单+员工评单”模式,让志愿服务活动提质扩面、提档升级。随着一项项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全矿注册志愿者人数、志愿服务队伍、项目、时长达到相当规模,形成“人人争当志愿者,人人参与志愿服务”的新风尚。截至目前,全矿员工注册志愿者达5470余人,其中,全员和党员占比82%和90%,常态化开展服务的志愿者数量达到2300余人,累计服务14345个小时。
“我积分103分,可以兑换个九阳电磁炉”“我才75个道德币,应该能兑换蒸锅”“三等奖有除螨仪、电烤箱、电火锅,今年‘道德币’兑换的种类比前几年多,挺实用的。”……这是该矿2023年度“道德币”积分兑换活动现场,获奖员工正高兴地挑选各自兑换的物品。
该矿统筹推进美德建设,实现美德与文明实践、基层治理相互赋能,形成德者获益、见贤思齐的良好循环。扎实推进“道德银行”工作,对志愿服务、爱心捐赠、拾金不昧、助人为乐等善行义举,给予道德币的储蓄奖励,实现道德行为的增值。与此同时,为了调动更多人参与道德实践的积极性,该矿每年会根据道德币的积分情况进行集中兑换,道德币储蓄排名靠前的员工,还直接作为年底精神文明评比表彰的重要依据。据了解,仅2023年,参与兑换奖励的员工达150人,形成德者有“得”、文明有“价”的生动局面,为矿区文明注入强大道德力量。
成风化人,润物无声。“道德银行”是该矿“五德”载体建设之一。该矿围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不断创新推进道德讲堂、道德银行、道德经典诵读、道德模范评选、道德守纪提示牌等“五德”载体建设。近年来,该矿进一步完善“道德银行”储蓄标准,发挥道德的“蓄水池”功能,“道德储户”积分实现稳定增长。创新开展道德经典诵读,提升全员道德修养。通过绘制道德地图、征集传唱道德之歌、建立道德模范库等形式,加大道德模范等各类先进人物的宣传力度。目前,该矿共推选精神文明建设先进人物500多名,“中国好人”贾天军,全国劳模、山西省道德模范王文胜,省属企业道德模范王何云、柳勇、黄艳峰等时代楷模,获评集团及以上道德模范14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