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7点,常村煤矿北翼二部,正值“猴车”使用低峰期,乘坐职工较少,水仓队“猴车”司机曹建飞按动可编程控制箱上的启动按钮,进入“自动模式”后,拖着水管对巷道进行冲洗。
“以往人少时,我们也得守着,有了‘猴车’自动启停模式,人少时,职工自己也能乘坐,没人它就自动停了。空出来的时间我们除了冲洗巷道,还能收拾机头机尾卫生和维修吊椅。”“猴车”司机曹建飞说道。
“我们改造的这部‘猴车’,单向运行长度为1000米,能耗较高,且井下三班生产、乘车时间分散,无人乘坐时设备也在空转,造成了资源浪费和‘猴车’司机的等待浪费。”该矿水仓队技术员王朋瑜介绍到。“针对这一问题,我队成立了技术小组,多次进行调研和会议研讨,经过精心设计,因地制宜地对猴车进行了适宜性革新改造,终于消除了浪费。”王朋瑜也是此次创新改造项目的其中一员。
本次改造主要在原有智能控制系统的“大脑”,可编程控制器中加入相应的传感器,有职工接近乘车点时,就能触发传感器,通过红外感应,“猴车”自动开启。为了实现自停,该装置还加入了计时器,职工乘坐十分钟后自动停止,如果两人先后乘车,后者上车后重新计时,实现了连续乘车的自动启停。为了避免职工坐过站,提高该装置还贴心的加装了语音提示,在职工下车前及时提醒,使井下猴车达到“无人停、有人行”的效果,减少了井下猴车的无效空运时间,节能效果好,工作效率和安全系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