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煤矿采用双回路供电,当发生故障停止供电时,影响范围能有多广?如果此时副井中正在进行提升人员作业又会是怎样的结果?为深刻汲取近年来煤矿供用电安全涉险事故教训,坚决防范和遏制煤矿无计划停电事故发生,常村煤矿电力科保证矿井安全供电有备无患,将应急电源成功投入使用,提升电网供电中转能力和供电可靠性。
持续推进电网改造升级
截止2023年5月,已将最主要的西坡、曲庄、王村和花垴四个35Kv变电站,以及6Kv开闭所进行应急保安电源架空线路的安装及投运。
从安全的角度来说,对于矿井供电系统提出了更高要求。煤矿中的生产要进行人员提升、通风、排水等作业,都是属于一类负荷,为了提高供电的可靠性,按照《煤矿安全规程》规定,必须采用双回路供电。但在实际运行中,因受自然灾害和电网薄弱环节等因素影响,造成全矿井断电的重大安全事故仍时有发生,所以自备第三路应急电源十分必要。常村煤矿电力科根据电力系统的要求进行调节,增设了五处应急保安电源应急电源,可以10分钟内恢复矿井一类负荷供电,稳定、有效地保证矿井通风及提升系统等关键负荷,在断电期间的正常运行。
除了通过新增应急电源装备对矿区供电增添“双保险”外,常村煤矿电力科还开启变电站的升级改造工程,最大限度提升系统调节能力。2022年8月底完成6Kv开闭所保护升级改造,旧貌换新颜,逐步完成消弧线圈系统和集中控制系统升级改造,本次改造共更换全站49套继电保护装置,安装51套五防锁,更换保护屏柜3面。
应用数字化技术提升管理效能
“你好,这里是电力监控中心,已恢复S5延伸采区2#变电所13#高开供电,信号已复归”。在电力监控中心内,从屏幕上看去,站内“空无一人”,各类智能运检设备正各司其职,操作人员“稳坐后方”清晰掌握着设备运行动态,井上下各类遥测信息实时准确地传递到了电力监控中心。
近年来,常村煤矿电力科不断推进数字化转型,促进工作向智能化方向迈进。该单位采取一系列技术创新手段升级电力监控系统,高开柜断路器触头温度实时监测、高压选择性漏电检测、电网扰动分析等。
打造无人值守只有“技术肌体”还不够,更需要有“精密大脑”。从2019年开展了集控系统接入改造工程,该系统将全面提升变电站设备运行状态智能感知、安全监测和高效运维能力。把原有的高压开关人工停送电、查找故障、分析原因、定值修改等工作必须现场操作的情况,改变为在电力监控中心就能远程查看数据、调整定值、遥控分合闸、电能管理、故障分析等,井下无人值守变电站智能化集中管控的投运,可进一步提高变电站工作效率。
电力科有效将变电站转变为“无人值守+集中监控”的运维模式,电网就好比同时拥有了“雷达站”和“指挥部”,在电网设备出现异常时可以实现精准捕捉和快速处理。
推动传统供电服务向
电力增值服务转变
同等情况下,该矿较去年节电2216万度,其中较为突出的掘进队组平均延米单耗减少135.31度/米。这一串串的数字背后承载了常村供电人为企业用电减负和提供优质电力服务的决心。
常村煤矿电力科认真分析电价组成,结合能效账单进行精准分析,重点关注围绕压降高耗能的大型设备用电以及压降可控用电两大方向,开展“供电+能效服务”方案。经过与“用电大户”综采队组、掘进队组、洗煤厂等充分沟通,制定了精细的电耗指标管控方案:更换改造洗煤厂高耗能电机并对设备进行开停管控、在保障井下温度适宜的情况下提前停运各工区部分热交换站泵、严禁井下空载变压器长时间运行、对井下掘进工作面局部通风机进行合理配套等,最大限度减少了电量消耗、通过对主扇进行检修以及风叶调整来提升设备效能,在电费支出方式上优化供电结构、减少主变容量费用支出,在矿井衔接上提倡多队组同一采区作业、提高主运输运行效率等方式进一步压降电费成本。
当前,电网全面进入迎峰度冬关键阶段,持续的低温寒冷天气将使电网负荷不断攀升。为持续优化电力服务环境。该部门推广“保姆式”保供服务,打造矿区15分钟、井下30分钟抢修圈,逐步推广高质量检修圈,稳步推进以充足的供电保障和优质的服务守护广大职工群众温暖过冬、安全过冬。
常村煤矿电力科始终以打造可靠高效运行的企业电网“神经系统”为引领,持续推进电网升级改造,向智能化转型按下“加速键”,为生活区的6000多户居民和16家周边村、企业用电提供坚强可靠保障,为常村加快生产方式转变、全面提档高质量发展加速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