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扫一扫打开手机网站

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张晓慧:月圆人团圆

张晓慧张晓慧
2022-09-09 14:21
阅读(0)
分享

月圆人团圆作者:张晓慧又是一年中秋月,恰逢人间好时节。在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心中,中秋节是儿时由衷的渴望,是长大后最温暖的期盼,是根植于每一个中国人心中最永久的感情。恋人对月起相思,游子望月怀故乡,孤者对月聊慰藉。今年的中秋节巧逢教师节,当中秋的圆月遇上教师节的明月,那轮象征团圆的明月又多包裹了一层感恩之情。一轮明月,两种情怀,中秋之夜把对恩师的感激与怀念之

月圆人团圆

作者:张晓慧

又是一年中秋月,恰逢人间好时节。在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心中,中秋节是儿时由衷的渴望,是长大后最温暖的期盼,是根植于每一个中国人心中最永久的感情。恋人对月起相思,游子望月怀故乡,孤者对月聊慰藉。今年中秋节巧逢教师节,当中秋的圆月遇上教师节的明月,那轮象征团圆的明月又多包裹了一层感恩之情。一轮明月,两种情怀,中秋之夜把对恩师的感激与怀念之情一并融进清澈的皓月中,这两个代表感恩和团圆的节日,一切有了它与众不同的意义。

学生时代特别喜欢上语文课,记忆特别深刻的一节课就是,语文老师在一堂公开课上讲的季羡林老先生的散文《月是故乡明》。依稀还记得,当时老师身姿挺拔地站在讲台上,双手捧着书,绘声绘色地讲解着课文,那委婉从容的语言让我如清风明月相伴。在讲到他乡月亮与故乡月亮的对比时,那轮缭绕在天地之间的明月仿佛就在我眼前,脑海里也突然闪现出了“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于是乎,儿时秋日下午的那堂语文课,让我似乎朦胧地理解了什么才是淡淡的乡愁。乡愁就是眉睫之下的滚烫,更是内心深处的沉淀。每个人心中都有一轮故乡的明月,人生的不同阶段也赋予月亮不同的情怀。立身在天地间,共同仰望悬挂空中的一轮明月,或许能感受到彼此不同的心境和情思吧!

中秋节不仅是舌尖上的团圆,更是情感上的团圆。儿时总要回爷爷奶奶家过中秋节。吃过团圆饭后,长辈们便开始合力在院子里支起那张布满岁月痕迹的大圆桌,紧接着,婶婶们赶紧在桌子上摆上那象征团圆的大月饼,孩子们七手八脚地端来散发着清香的果盘,爷爷也提着雕成了花篮样式的西瓜,一家人欢欢喜喜地坐在院子里的藤椅上,满眼期待着月亮的到来。红红的篝火印在了围在桌前吃茶的每个人的脸上,爷爷奶奶讲起曾经的往事,叔叔伯伯们聊聊近来的工作我们这些小孩子嘴里塞满了各种味道的月饼。不知不觉间,一轮明月从东方升起,霎那间,清澈的银辉洒满了整个小院,也洒满了每位亲人团聚的心头。如今,我才明白了那夜眼前观赏的是圆月,内心珍惜的却是团圆。

如今,我已人到中年。少年时代的“月是故乡明”和在老家院子里赏过的月,早已被身边如“乌云”般的琐事所遮蔽,整日里都是工作、家庭,忙得不可开交,甚至在某个赶着回家的深夜里都无暇抬头看看悬在头顶的明月。而一年一度的中秋节才是我一年之中唯一能静下心来,认真赏赏月,整理整理生活的日子。这一天里,我没有工作的打扰和生活的忙碌,一壶清茶,几块月饼,一家三口坐在窗前,望着一年中最大最圆的明月,摇摇曳曳爬上夜空,越过北环桥的桥尖。当月光映满大地的时候,记忆深处的明月仿佛一下子就冲破了“乌云”的遮蔽,渐渐宁静下来。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幸而有中秋这样一个团圆的日子。团圆的明月映照着窗外袅袅的人间烟火气,也映亮了我内心的圆满。余生,愿你我都能自在而舒服地活着;愿我们所有的悲喜全都融进圆圆的月饼里,最后化作一句:“中秋快乐!”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矿山安全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ksaqw.com/news/1418.html

打赏 0
标签: 张晓慧 中秋节
分享

发表评论

广告

广告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898-888816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