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心聚力 织好生态环境网
为提升环保工作执行力,该矿成立了以矿长为组长的环保领导小组,设置生态环保专职部门,建立了矿、环保职能部门、基层单位、班组“四级”生态环保网格化管理体系,配齐、配全环保网格员。按照职责划分生态环保管理责任,构建起了全方位管理格局。制定完善了《梁家煤矿环保工作管理办法》《梁家煤矿生态环境保护网格化管理和考核办法》《梁家煤矿环保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等规章制度,细化工作流程,制定工作标准,明确责任分工,实行联责制考核,不断提高环保节能管理水平。强化日常监督管理,实行环保工作人员“走动式检查+网格化管控”巡查模式,杜绝巡查盲点,严防管理死角,将红黄牌纳入环保日常巡查、隐患整改、闭环管理,并与安全环保绩效工资与考核挂钩,确保考核整改落实到位。
“锁住”扬尘 源头精准抓管控
“我们对充填期间的粉尘采取‘吸储+回收+复用’的方式,既解决了车间扬尘问题,又节省了清尘成本,特别是保护了员工身体健康,一举多得。”在梁家煤矿充填车间,充填站主任邹玉龙介绍。在他身后,一台除尘风机正开足马力,将粉尘“吸”数打尽,整个车间干净整洁,空气清新。
梁家煤矿围绕“环境健康”内涵要求,结合现场实际,成功实施了“除尘器+集尘罩”充填站降尘改造项目,既锁住了源头扬尘问题,又实现了粉尘重新回收储存“二次利用”,变废为宝,实现绿色发展。围绕建设绿色生态矿区,该矿明确了“增产不增污、增产不增废”绿色发展目标,强化源头治理和全过程管控,对主井场地全部实施硬化,场地四周安装了自动喷淋系统,做到场地不积尘、不扬尘。同时,按照“喷淋降尘为主,移动洒水为辅”的总体规划,在煤场进出口处安装了自动洗车装置,车辆进出煤场全部“净身”,对场地成型堆煤覆盖篷布,持续加大降尘工作力度,推进作业环境持续向美化、亮化、健康化迈进。
逐“绿”前行 厚植生态底色
按照“源头治理、清污分流、逐级净化、综合利用”的原则,该矿建成了日处理能力4000立方米的矿井水处理站,采用“沉淀+絮凝+过滤”相结合的工艺,不仅实现废水零排放,还帮助矿井节省了成本费用。处理后的矿井水、生活污水通过专用管道用于井下洒水降尘、设备冷却等方面进行复用,对于沉淀出的煤泥则运送至主井注浆站,替代膨润土使用。目前,矿井水处理率和综合利用率全部达到100%,真正实现了变废为宝、挖潜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