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先验收勤杂班史威强自查自改的设备隐患,2311皮带负荷运行时有卡绊现象,检查了机尾硬架,发现机尾棍变形,导致石头、积煤堵塞皮带,及时更换了机尾滚,避免了石头、积煤损坏皮带,影响生产。”今天是常村煤矿综采一队五天一次的自查自改验收日,自查自改协调组成员将按照《自查自改反馈、验收台账》,对设备隐患,工程质量和文明生产三大类25项自查自改项目进行验收,现场问题整改实现了量与质“双提升”,为工作面的安装、回撤和回采创造了有力条件。
这一切得益于该队正在实施的《现场工作自主管理办法》,该办法旨在引导职工发现现场问题,确保职工自查问题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同时结合本岗位工作及时整改现场问题,确保队组的正规循环及产量达标。
缩小问题范围,更具操作性
将上报问题的类别缩小到设备隐患、工程质量和文明生产三方面,调节有效问题分配分值,是《办法》中提高自改质量的重要一环。
“目前生产接续紧张,我们根据影响产量因素权重,对有效问题分配30-10分不等分值,帮助职工确定更细致的改进方向,将资源和精力集中在最急需解决,最能发生效益的问题上,从而提高改进效率。”综采一队队长王卓介绍说。
据了解,为了自查自改项目的有序推进,先后成立了管理组、协调组等8个小组,对职工提出的现场问题进行全面深入梳理,反馈和跟踪验收。
“上报的有效问题中,分值最大的设备隐患上报数量明显增多。”协调组成员闫鑫说道。《办法》推行以来,每位职工都积极参与,将身边存在的不易察觉、易被忽视的设备隐患、工程质量和文明生产等问题,以电话、微信或者意见征集箱等方式进行上报,激发了职工对设备隐患和工程质量等问题的重视,大家在‘找茬’的过程中,提升了工作积极性,排查效果也显著提升。
“完成自改的,奖励解决人10-500分,若有配合人共同完成,由解决人自行分配。”“‘揭榜挂帅’项目奖励进行翻倍,自改结束奖励小组/个人50-100分。”“对于项目较大,完成周期较长,需要队组或者科室协调的成立自改小组,完成后奖励小组500-3000分。”《办法》通过提高自改项目分值,进一步激发了职工解决问题的积极性,车间出现了一批自查自改项目。
“针对2311前溜变频器机尾电机插头胶木固定不牢问题,职工自查上报后,用链扳重新拆开插头,进行固定,避免插头短路,烧毁接线柱。1#回风巷水泵不上水,淤泥过多,不回水,职工自查上报后,拆除逆流阀,安装阀门,解决水泵不上水问题。……”一桩桩,一件件问题的及时解决,进一步提高了班组间的合作力。队组管理人员也由‘保姆式’的直接管理逐步转化为“后台指导式”的间接管理,让每一个现场问题,成为职工成长的课题,提升了职工的自主管理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