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提升现场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切实优化盘活现有人员配置。运河煤矿洗煤厂通过优化劳动组织、创新管理机制,实现了安全生产由“人数规模”向“精益提升”的快速转变。
结构性缺员是该厂面临的一大难题,为改善这一现状,该厂打破职工岗位壁垒,推行“一专多能、全岗精通”的安全生产管理模式。通过班前会学习、班内实践、现场教学、师带徒等方式,不断提高全员安全生产技能水平。根据现场生产需要,科学排定人员轮岗计划。在生产过程中出现人员不足情况时,任何一人可迅速到达所需岗位,确保安全生产稳定有序。
该厂通过建立岗位轮换、人员循环流动管理制度,对全厂职工进行跨岗位、跨工种循环调配,对检修岗位和生产岗位职工逐批组织岗位互学,促使职工快速适应不同工作岗位,同时掌握多种技能,达到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目的。这样,一批跨岗位、跨工种的“多面手”不断成长,为智能化换人提供了有力保障。
“过去,我们的安全生产管理模式强调一人固定一岗,单一重复作业,这样虽然利于熟练操作,但弊端是人员的局限性和流动性受到限制,既增加了人员配置,又造成了人力成本的增加。因此,我们着力培养多岗位通用型保障人才,让其在不同岗位上进行实践,变‘一专’为‘多能’,有利于全面提高工作效率和岗位效能,赋能矿井高效持续发展。”该厂负责人邵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