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40寸超大电脑曲屏前,培训学员们只需戴上3D头显,在激光传感器和手柄的辅助配合下,井下各类机电设备便能360°无死角直观清晰地呈现在眼前。借助先进的vR虚拟现实技术,枯燥的理论知识在三维立体的世界里一下子就“活”了起来。如此生动的教学场景就发生在常村煤矿培训中心新建成的三维教学工作室里。
这也是潞安化工集团首个综合运用3D数字技术开展培训教学与技能提升的基地。三维教学工作室则是集三维建模、3D打印、vR与MR功能的实现、齿轮啮合运动仿真、设备(或配件)有限元受力分析、Ev录屏网络直播(或录播)授课等功能为一体,与职工培训工作紧密结合,培养和锻炼机电专业教师和学生的三维空间想象思维,提升教师和学生的技能水平和认知高度,从而开创人才培养新篇章。三维教学工作室打破了之前传统培训形式单一、模式守旧的传统,同时弥补了实操设备有限,无法满足所有岗位工种的实训要求的弊端,延伸了实践的长度,构建起多元化教学体系,助力广大干部职工创新能力的培养。
作为承担全矿培训教学任务的单位,常村煤矿培训中心突破了传统实习教学的范畴,以“项目驱动,虚实结合”的方式构筑优秀工程人才的“3D成长空间”,实现了线上线下双结合,实物模型两对照的教学模式。培训中心现已发展成为全矿干部职工开展机电培训及创新竞赛,集现实训练平台和虚拟仿真技术的具有现代制造企业特征的实践教学基地。“作为智能制造、人工智能和物联网的基础技术,当前三维数字化(3D)立体设计,不仅能直观地展示效果,更能通过模拟场景优化性能、减少缺陷。这也意味着从工业经济迈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经济,需要培养完全不同的新一代人才,煤矿呼唤大量数字化应用型人才,这是我们创新培训模式的初衷。”常村煤矿培训中心负责人对记者介绍道。“自从在这里学习后,感触最深的就是三维虚拟现实与3D模型混合现实培训,让我身临其境地学习了自己想要了解的技术知识。与之前的培训模式相比,现在在井下处理机电问题省时省劲,效率还高,我们队组的开机率达到了98%以上。”综掘三(1)队员工田雨露说道。
在此基础上,培训中心为了帮助各基层单位营造自主培训与实操实训条件,更好的将理论知识与现场情况相结合,提高职工动手解决现场问题的能力,专门制定了技能大师值班值守工作制。每周二和周五10:00-12:00、16:00-18:00期间,培训中心在一楼理实一体化实操实训基地定期选派该矿相应专业高级技师、首席技师、高级工程师等技能大师进行值守,为前来学习的各基层单位职工进行技术指导与授课。授课内容安排至少提前一天发布,方便各队组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有选择性的前来开展自主学习与实操实训。同时,队组也可以将在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各类技术难题或急需提升水平的技术工种上报至培训中心,培训中心将从全矿选聘相应技能人才给予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