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1日,下峪口矿23308智能化采煤工作面最后一台液压支架缓缓驶出井口,顺利完成回撤。面对顶板破碎安全管理难度大、生产任务紧张劳动组织难度大,以及作业地点设备繁多运行影响多等诸多因素,该矿抽丝剥茧,厘清疑点难点,采取有效措施,稳扎稳打,确保了公司级重点工程安全高效完成。
针对此项回撤工程,公司领导及业务部室多次深入现场指导,同时该矿党政根据指导意见超前谋划,成立了以机电副矿长牵头、智能化办公室组织、各生产部室全力配合的支架回撤领导小组,统筹考虑回撤工程量、施工工期、安全风险、施工队伍等方面因素,通过入井风险研判、专题研讨、制定问题整改清单等举措,制定一套切实可行、安全高效的回撤管理措施,超前化解回撤沿途各类安全隐患。面对各班次安全生产实际,明确部室三班现场跟班督导责任制,安排能力突出、经验丰富的安检员和瓦检员,形成回撤期间安全管理全方位保障体系。
“回撤期间,每个作业区域都安排了经验丰富的安检员和瓦检员,一方面严格把关现场安全,一方面督促各类问题和隐患在当班落实。整个回撤工作中,未出现一起磕碰事故。”该矿安全监察部白振华说。
工作面地质复杂、运输战线长、提升绞车多等一系列实际情况摆在了回撤工作面前。该矿智能化办公室首先对运输区、安装队、智能化采煤队、生产服务中心四支队伍进行了责任范围划分,明确各自工作职责。通过每天定时召开的专题会、碰头会协调沟通前一天工作面回撤期间存在的问题和后续工作计划,保证责任单位沟通到位、协调到位,回撤任务有条不紊向前推进。
同时,为保证突发性问题的快速有效解决,智能化办公室建立了工作面支架回撤工程微信群,保证各责任区队将每班遇到的问题第一时间在群里沟通反馈,及时化解。在合理划分责任区域的基础上,通过“定时+随时”“线上+线下”协调机制高效运行,为回撤作业顺利推进提供了组织保障。
“高效处理各环节问题后,根据当班部室人员现场督导问题反馈,及时在微信群通报具体地点安全隐患与整改标准,保证本班和下一班次回撤设备不受影响,本次回撤工作重车运输在200台次以上,未发生一次车辆掉道问题。”该矿智能化办公室王云飞说。
面对23308回撤工作面顶板岩石破碎、巷道来压明显等恶劣条件,该矿智能化办公室积极与生产技术部沟通交流,通过与西科大教授的实地勘察和研究讨论,创新形成了顶板注浆、锚网梁支护、单体支撑长钢梁稳住顶板的“三合一”顶板管理和巷道支护工艺。在此办法的加持下,劳动组织更加灵活高效,加快了回撤巷道扩帮、拉底及轨道铺设,为支架顺利回撤提供安全环境。
与此同时,面对工作面压力大、顶板破损、起吊锚索失效、支架不易装车等难题,该矿成立专项工程技术攻关小组,群策群力,创新研究出新型支架回撤工艺,将待回撤支架的次台支架伸缩梁打出,定滑轮固定在伸缩梁前端,形成固定点,牵引目标支架移位,尾梁使用自制的单体远程控制阀等为一体的安全回撤作业技巧,职工现场可根据每台支架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极大提高了回撤效率。
“经过技术攻关小组的现场培训,丰富了回撤支架的经验,提高了职工安全操作的技能。”该矿负责回撤任务的智能化采煤队队长邓付奎说。
高效回撤促生产
为确保此次回撤任务高效完成,该矿合理分配智能化采煤队劳动组织,在确保21320采面正常推采不受影响的前提下,抽调30名职工到23308工作面开展回撤作业。面对智能化采煤队职工回撤支架经验不足、安全操作技能水平不高等实际,该矿采面回撤领导小组、生产部室现场跟班督导等主动发挥工作潜能,利用3天时间,每班安排专业技术人员深入现场,从绞车安全提升、职工安全站位、支架回撤工艺、装车技巧、现场安全管理等方面进行技术指导,全面提升职工的操作水平。在安全管理方面,要求各责任单位现场落实“开工即达标 作业即达标”安全管理理念,加大设备维护检修频次,高效处理当班责任区域各类问题,确保每班无隐患作业,回撤使用的运输装备未发生一次故障影响。
为提高职工劳动积极性,该矿制定以安全生产为前提,每班回撤支架台数为主要考核标准的激励机制,根据当班工程量明确不同奖惩标准。
“为确保工程安全高效推进,灵活制定了设备分解部位,将工作面180米刮板输送机减少分解量便于快速装车回收,这样既节约了拆卸时间,又降低了安全风险,只用了两个半圆班就完成了原定五个圆班的回撤计划。”该矿智能化办公室负责人马红涛说。
经过全矿上下紧密联动16天的紧张奋战,比计划提前4天完成工作面118台支架和顺槽8台超前支架回撤任务。回撤期间,职工安全操作“零”事故、运输车辆作业期间“零”故障、圆班支架回撤突破12台,圆班支架回撤至地面突破13台、单班运输圆木突破20车、刮板输送机回撤压缩至两个半圆班、生产服务中心及时卸车24小时服务“零”影响,创该矿采面设备回撤7项纪录。
本项工程是该矿对各部室、各区队在安全管理、生产组织、沟通协调、劳动组织等方面的一次全方位考验,进一步激发全矿干部职工的工作热情,为加快23306下备采面系统早日形成,保障采掘接续平衡打好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