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外公,一位80岁头发斑白的老人,一位煤矿工作几十年的退休工人,从他的眼里,我看到几十年的风雨涤荡,从他眼里看到数十年的煤海浮沉。而今,我依旧站在他曾从事的热血事业,续写着煤矿故事。我总爱在风和日丽的周末下午,和他一起散步,我牵着他的手,他杵着他的拐杖,我们漫步在2022年的街头,听他讲述过去的故事。
当年他在德阳某煤矿,矿井有两千余人,而他只是一位除了满腔热血其他经验毫无的年轻的工人,矿区像他这样充满干劲的小伙比比皆是,他说“我们那时候可不像你们现在这样,坐在办公室敲敲打打就把工作干了,我们是要下矿井、真真正正干活路的,那时候我们每个人都充满干劲,仿佛力气永远也用不完,每次从矿井出来,大家一脸的煤灰,如果不说话,你很难分辨的出来谁是谁。当然那个时候生活条件也是很艰苦的,大家普遍都烧柴火,但有的家庭为了省钱,会让家里的小孩去捡煤炭渣,小孩子捡完煤炭渣回来,双手和小脸,都是黑乎乎的,还要被家里大人嬉笑打趣......”讲到这里,外公不禁大笑起来,他已经退休几十年,杵着拐杖的手微微颤抖,笑起来脸上的皱纹和头皮都连成线,可回忆起当年的细碎平常往事,他的眼神如炬、熠熠生辉。
我告诉他,现在我们的矿井,已再不是当年那般模样,现代化矿井建设正稳步推进,在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四川局以及上级的支持和帮助下,古叙煤田公司下属石屏一矿2021年6月已顺利通过竣工验收,四川省第三个、古叙矿区首个智能化综采工作面正式建成运转,我们公司已经迈出全面智能化综采和“智慧矿山”的第一步和关键一步。他表现的很好奇“智能化?用机器采煤?是和过去不一样了,现在科技进步了,是先进的多咧”,我原以为他会很高兴,他却沉默了一会儿,突然念叨起几句我不太熟悉的诗歌“凿开混沌得乌金,藏蓄阳和意最深。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鼎彝元赖生成力, 铁石犹存死后心。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他告诉我,这是《咏煤炭》,我不仅笑起来,咏煤炭?咏梅我是学过,这咏煤炭倒是第一次听说,他笑了笑,没有说话,我们继续走在冬日的暖阳下,夕阳将他的身影拉的很长很长......
后来我回家查了一下这首诗,原来这是明代诗人于谦老师托物言志的一首七律,突然之间我好像明白了什么,原来在老一辈的脑海中,煤炭不仅仅是能源、不仅仅是经济发展的根本,更是他们关于那个年代、那段峥嵘岁月的回忆,而煤炭采掘的过程以及煤炭本身蕴藏的强大动力,是指引老一辈人在那些苦难岁月里坚持前行的根本动力和毕生信念。
今年,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高度,就“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出了系统部署,对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提出了明确要求,为煤炭工业奋进新时代、走好新征程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注入了强大动力。这其中分量不言而喻,这不仅是煤炭行业的契机,更是我们奋勇向前的动力。自我7年前毕业以来,我一直在古叙煤田公司从事党群工作,说到底更多的是文字工作,曾经的我觉得,这是一份谁都可以干、谁都能干的工作,可现在我不那么认为。正如司马迁穷尽一生写青史一般,我手中的笔、我敲打的每一个字、写下的每一篇文章、编辑的每一个文件,它们都会在历史的长河中变成尘埃碎片,随着时间的流转褪色消逝,而那些被记录下来的这些时刻,又会闪烁着智慧的光芒累积沉淀,最终汇聚在煤海中,变成这个时代永不褪色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