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今年34岁,从事矿山安全监察工作8年;她,33岁,成为一名执业医师也是8年了。在绝大多数人的眼里,他们一个是公务员、一个是医生,理应是最完美的婚配组合之一。可是大多数人不知道的是,在他们结婚之后的六年里,他们总是聚少离多,他长期出差在外,要么在煤矿检查,要么在去煤矿检查的路上;而她,同样也好不了太多,有夜班没周末,特别是2020年疫情开始之后,工作量大幅增加不说,时不时的隔离管控就代表着她很难正常回家。
她常对他说,“你们单位收入又低,待遇又差,工作又不在成都,还常年面对煤矿这些高风险企业,不如换个单位回成都工作吧。”其实在他心里,他深知四川煤矿灾害重、赋存差、品位低、人才缺、装备旧、技术落后、抗风险能力差、缺少优秀的矿山企业业主,在全国煤炭行业的地位低,产值占全省经济总量少,实现本质安全的路还十分遥远。但在他的心里,一直是热爱着这个行业的,从2014年进入煤监系统后,他就把自己视作整个国家应急管理和安全生产系统的一分子,看着辖区的安全形势不断好转,企业的安全生产基本条件不断提高,安全保障能力不断加强,他的心里有着不一样的成就感和自豪感,这些并不是什么待遇问题能够代替的。
有时她问他,“你们的工作环境就这样,多你一个不多,少你一个不少,工作上的事情何必那么认真呢?”但在他心里,他深知虽然个人的力量渺小,特别是作为煤矿安全生产的推动力之一是微不足道的,矿山安全工作面临着各种难以想象的阻力,更重要的是要看矿山企业是否正向发力?矿山企业主要管理人员是否用力?地方政府是否主动发力?但即便如此,作为一名矿山安全监察员,他明白自己身上的责任和使命,安全生产无小事,每一次检查都事关井下几十上百名矿工的生命安全,必须要谨小慎微,个人的力量即便是微不足道,也要尽力所为,只有每个人都贡献出自己的力量,才能推动煤矿安全生产形势的不断改善。
有一次,她问他,“我听人说你们在外面都是吃香的、喝辣的,游山玩水,下井还是冬暖夏凉,泥炭活肤?”他回答道,确实如此,整个川南地区的区县几乎跑遍了,什么竹海绿道、金沙江水岸的风景都领略过了,好多路边的特色美食确实让人流连。但她不知道的却是,金沙江水岸的盘山公路蜿蜒曲折、紧邻悬崖峭壁,大雪山的公路犹如迷雾森林,冬天更是雪上加霜,道路危险异常;她不知道的是去部分煤矿的路途遥远,他时常因为赶路错过饭点,有时只能在路边店、乡镇上品尝那些“特色美食”。煤矿井下确实是冬暖夏凉的,但她不知道每次他井下检查都要心弦紧绷,不仅仅是要确保自身安全,还要确保消除隐患,保障安全;她不知道的是,川南地区多数煤矿都是极薄煤层,有的采高甚至只有30公分,面对这些“匍匐矿、长征矿”,出井之后确实是做了一次深度的“面部泥炭活肤”。
有时,她对他说,“你们现在工作压力这么大,责任这么大,要不就不干了吧。”他有时也在这么想,但仅仅是一瞬间,他就反问自己,如果人人都打退堂鼓,那么矿山安全生产工作怎么办?井下无数的矿工兄弟怎么办?其实,随着国家对能源产业和安全生产的重视程度不断加强,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近年来全国重点行业风险监测预警体系和国家应急管理体系的不断完善,重点领域安全保障能力不断提升,全民安全意识和素养不断提高,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这无疑是将安全生产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虽然实现本质安全是整个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全面体现,路虽漫漫,但在党中央的高度重视下、在这么好的大环境下,也必将上下而求索。
这些年来,他有很多话想对她说,却无从开口。他是真开不了口,因为他知道他对他们这个家是亏欠的,对她的关爱是不足的,对女儿的呵护是缺失的,对父母的照顾是没有的。但她,还是给予了他充分的理解和包容,默默地承受着家里的各项事务,默默地承受着心中的委屈和不甘,只是盼望着他能平平安安地回家。